喜欢自己的第17天:幸福的咖啡

作者: R小法师R | 来源:发表于2021-04-04 19:45 被阅读0次

    进入喜欢自己实践营的第17天。在最后几天,杨帆老师要带我们进入的是成为自己的阶段。从认识自己,到喜欢自己,再到成为自己,一步一步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也更加喜欢真实的自己,而这也是活在幸福中的基础。

    第17课的主题就是:主观幸福感。

    对于幸福的定义,每个人都不一样。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有钱有貌、有房有车,有伴侣有孩子,那就是幸福了。

    但实际上,很多达到了以上条件的人,甚至以上条件都非常好的人,却不一定真正幸福。而科学研究也证明了,物质或者外在指标到达一个程度之后,与幸福的正相关性就不那么一致了。

    说到底,幸福的标准是非常主观的。我们认为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人,或者比我们好的人,就一定比我们幸福。可是,也许那个人也在羡慕我们的生活也不一定。这大概就是冷暖自知的意思吧。

    所以,杨帆老师告诉我们,幸福的感觉并不由外在客观条件决定,而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杨帆老师再课程中举例了两位在幸福女人的故事,而这两个故事中都有咖啡这个元素。所以,我称之为“幸福的咖啡”。

    一位是每天都有固定时间享受咖啡时间的诺贝尔奖得主格丽克。当记者在她的咖啡时间采访她时,她仅仅留给我对方两分钟的采访时间,因为比起接受采访、上封面、更出名,她的咖啡时间似乎更加重要,或者说她自己滋养自己的时间更加重要。

    得诺贝尔奖并不会让格丽克觉得更加幸福,反而觉得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扰了。她不需要一个奖项来证明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幸福。每天有时间享受咖啡,能够参与创作,才是更加让她觉得滋养与幸福的事情。

    我们很多人应该也有过这样的人生体验:设定了一个目标,拼命追逐,认为得到了就会觉得幸福开心。而真正得到时,那种幸福感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强烈,特别是,如果在得到了想要的、追逐到了目标,如果觉得这样就够了,如果没有继续努力维系,甚至很快就就会过去。

    反而努力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更加难忘和滋养自己,以及一如努力过程中那样持续努力,幸福的感觉才会长久。

    诗人格丽克像很多真正热爱创作的优秀作家一样,一个奖项不会让她们停笔休息。他们创作也不是为了得奖,喜欢创作并从中得到满足才是他们笔耕不辍的原因,而名利只是随之而来的附属品。也正因为如此,无论得奖与否,他们都处在幸福感之中。

    第二位与咖啡有关的幸福女人是脱口秀演员思文的姥姥。思文的姥姥并不爱咖啡,她喝咖啡是为了不浪费家里快过期的咖啡,因此也引发了一连串的趣事。在思文的讲述下,姥姥无比坚韧乐观,充满生命的力量。

    比思文姥姥境遇好的人比比皆是,可是像这位老人一样乐观、幽默的可能就少了。不论是年轻时在工地当建筑工人,还是帮助女儿照顾孙辈,还是跟随孩子到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国际大都市生活,思文的姥姥都能生活得有滋有味,并也感染周围的人、滋养家里人。

    这种乐观的态度、积极向上的生命力不可为不幸福。

    幸福的标准,终究是由我们自己定义。幸福的能力也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选择幸福喜剧,还是选择苦情戏,人生剧本的话语权也由每个人自己说了算。

    从苦咖啡里喝出醇香,大概,就是幸福的味道吧。


    无戒学堂日更第94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喜欢自己的第17天:幸福的咖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cs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