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大学之前,我确认自己还是很快乐.
小镇,成绩不错,家庭普通,长相普通,有好朋友,有很多喜欢的男生,也有男生喜欢我,唯一的痛苦是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教室后面的窗子是永远打开的,朝那里往外看,一座青翠小山挡在了最前面,那是高三时我能看到的所有的风景,而我的目光总是急切地需要穿透那座小山.
山的那边是什么,山的那边是什么,一无所有,应有尽有.
大学的时间很多,孤独感就油然而生,于是会想到要做一些事来填补一下.
我那时依旧觉得生活有意义和目标,大部分这些意义都是别人来进行定义的,只要你找到几个普遍的意义再去做点事情,那么你的大学生活就还不赖.
当我明确意识到自己很久都没有那种快乐的感觉时,我会想到底是什么原因,简单地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已经不会在我心里起任何波澜.
我的共情能力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丰富,自己也没吃过几个蛋糕就会为非洲喝不上水的孩子们感到同情.
不会这样了,别人的痛苦并不会让我感谢现在的生活,别人的幸福也不会让我有所羡慕.
我一直觉得生活有个终点,在抵达那个终点之前,当下的日子就是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的,所以才会被"等你优秀了就会遇上优秀的人"之类的狗屎鸡汤所误导.
以为自己是在坐火车,再脏的环境再难受的坐姿都能忍受,什么都随便和妥协,因为前方就是我的终点,结果我现在意识到那个终点就是死亡.
现在的轰隆隆朝前走的就是我的生活,你大可以一直在一节车厢坐到底,或者往前再走几个,至于到底是什么样子,终究会在期待,现实,痛苦,失望,伤心,平静,期待中循环往复.
以前我会期待一种生活,但你永远意识不到你什么时候已经过上了这样的生活,直到你开始对现在的生活感到麻木和无聊.
你恍然大悟,原来我已经过上了这样的生活,可为什么我还是不快乐呢,因为你有了新的欲望,你有了新的想要过上的生活.
在我的人生信条里,没有知足常乐这样的概念,但我实实在在因为没有这样的信念而感到痛苦和迷茫.
但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的心,你是否真的爱这个人,你是否喜欢这座城市.
因为无论你做什么样的选择都会不满意,那么就完全交给你的心,生活只是要你做出最佳选项,而不是选出正确答案.
承认自己在某方面无能是很好的一件事,比如我就觉得我自己有点太消极,于是在找解救自己的方法.
可能很多人又会拿出"你一天就是吃饱了想的太多"来嘲笑我,以此显得自己活得通透明白处变不惊.
其实他们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的解压方式不同而已,大家就不要互相伤害了.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寻求帮助,你可以找人,也可以看看别人写的东西.
我觉得在我小时候的教育里,"读书"这件事情被人说得太魔幻亦或是太正经了.
好像读书就一定得是正襟危坐全力以赴,好像每个人都得在自己桌子上刻个"早"字来鞭策自己头悬梁锥刺股,那是考试,我当然觉得这是最好的方式.
但是读书,你爱读什么就读什么,故事会知音家庭都是书,你在看的时候都是读书,读书跟打游戏是一样的事情,都是放松自己的,没有孰高孰低.
有人会把读书当做更高级别一样的爱好,我听着就觉得有点装逼,游戏还能升级到黄金白银,读书你到底读出个啥名堂也没有人知道,当然读的像高晓松这种程度的时候,那就另当别论了.
人可以消沉可以颓废,没有人可以来指导你的生活方式,任何时候都要意识到你自己才是所有后果的承担者.
任何他人口中的幸运或者不幸,只要是涉及到了我的生活,那么必然要自己来判断.
但是,当你明显感觉当下的生活不是你自己喜欢的,那你要学着去改变.
在我看来,从来没有励志这种说法,所有的改变都是自我觉醒,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一种平静的绝望中.
只要你愿意做出改变,你的生活都会有另一种发展趋势,不一定是更好,但会比现在让你感觉心安.
我认为现在把"鸡汤文"叫做"鸡汤",其实是一种高估,因为喝鸡汤很补是一件需要长期做的事情,你喝一次鸡汤是没有什么卵用的,需要喝很多次才能补进一点点营养.
更多的时候,这种东西应该叫毒药,一次就致命那种,喝了这一口马上就见效,我们就喜欢这种东西,我们的娱乐方式全部都是即兴快速的,所以对于生活难题,我们也如法炮制.
但任何的改变都是细水流长的一件事,你意识到一件事情,你需要作出改变,这其中会放弃,会质疑,会被打回原形,周而复始,直到时间够长,历练够足,终究会尝到了一点点甜头.
那时候你再回头看,你已经走了很长很长很孤独的一段路了.
对于任何及时就能见效的东西,最好不要太敢感兴趣.
比如我有一个不太喜欢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懒散,有一天无意聊天,他说自己拉小提琴已经拉了四五年.
那时候我听到我心里有只舔狗在汪汪地叫,很奇妙,对他的印象稍微有点改观,人家只是不喜欢学英语而已,人喜欢的东西你还不会呢,peace and love ~
ps:刚买的榨汁机,回来发现整个小区停电了,楼下又在摆酒席,因为又死人了,上个月这个小区至少走了五个人.RI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