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心理
心理漫谈《道德经》39章:大道至简,道即无誉,至誉无誉,珞珞如石

心理漫谈《道德经》39章:大道至简,道即无誉,至誉无誉,珞珞如石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23-07-02 08:30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39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这里说的“一”就是“道”,用天、地、神、谷、侯王、万物这六个常见例子来佐证,还是说明道的重要性,并给出结论“至誉无誉”,得道者不追求美言赞誉。

本章大意是:得道者表现为,天得道清朗,地得道安宁,神得道灵验,山谷得道充盈,万物得道生长,人们得道顺利。由此推理,天无道不清朗将崩塌,地无道不安宁将裂开,神无道不灵验将失信,山谷无道不充盈将干涸,万物无道不生长将灭绝,管理者无道不顺利将失败。可见高贵要以卑贱为根本,高要以低为基础,王者自称孤寡不谷,这就是高贵以卑贱为本,难道不是吗?因此成功者不追求赞誉,不做华丽玉石,宁愿做普通石头。

有句话“高处不胜寒”,形容位高权重者站得高,容易看得远,也容易摔得狠,为了避免最差就要有得道者心态,即低调、卑贱、无誉、如石。

有个段子,那些一夜暴富者得势者最危险最贪婪,因为没有体会到权力和财富诱惑。那些第一次走进百花园的人,容易流连忘返,迷失方向,沉迷欲望不能自拔。猴子掰棒子的故事,说明这个猴子是第一次走进玉米地,掰一个扔一个。

所谓阅历让人成长,也意味着走过万花丛,见过欲望海,沉沉浮浮,跌跌撞撞,几经兴衰,得出结论,即做人要遵循道的低调示弱。

咱真弱,就坦然承认软弱卑微,让自己有勇气面对。咱真强,就自觉主动示弱卑贱,让自己有力量持续。

老子这里说的足够透彻了,假如自己本身就是一块美玉,就无需被人赞美“琭琭如玉”,甘愿被称作“珞珞如石”,被人认为就是一块普通石头怎么啦,“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样好处是情绪稳定,更有可能发挥出水平。总是抱怨怀才不遇,埋没人才,先问问自己是否美玉,就怕只是自以为是的顽石。

老子的低调观,充满生活辩证法,人往高处走是人性,但要想走向高处,必然先接受身处低处,走到高处还要谦虚谨慎,方可持久,乃至“成就多大无知就多大”,永远低调才会永远顺利。这颇似《少有人走的路》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一旦想通这个伟大真理,人生才会实现超越,不再对人生耿耿于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漫谈《道德经》39章:大道至简,道即无誉,至誉无誉,珞珞如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dx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