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对于古文化的偏爱在文化人中有所弥漫,言谈中夹杂几句古诗,和过往夹杂几个英文单词一样时髦,而且更可以明目张胆。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大概古诗词是最容易拿来装逼的一种:一方面比较普及,小时候或多或少总背过几首;另外易记,押韵上口,吟咏之间或可不论内容如何便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最后还比较有层次感,能够充分满足不同档次装逼的需求,一句“白日依山尽”可以糊弄七岁顽童,一篇“将进酒”足以打发一桌酒客,一组“绮怀十六首”打翻若干女文青不在话下。
引古人旧作容易,自己上手DIY也不难。现代人写旧诗虽难免酸腐画虎之讥,其中自有快乐。
1 写旧诗的今人是什么人
今人自是现代人,但写旧诗的现代人需要一个更为科学精准的定义。
在写旧诗方面,今人和古人最大的鸿沟是所受教育的不同,今人是数理化生,古人是经史子集。其次是语言环境不同,今人是从说到写的白话文,古人是刻骨铭心的文言八股。
以此论之,写旧诗的今人至少是民国以后接受舶来之现代教育的才算,甚至某些虽活跃于民国,但受业于前清的大家也应归为清诗人方为公平。旧诗大家中显赫如毛如鲁,荒悖如汪如郑,虽是现代人,却不应算是写旧诗的现代人。
大胆说一句,民国以后出生的才算如何?
2 格律是枷锁还是勋章
写旧诗的初学者最开始遇到的鄙视一定是失律,除非他遇到的读者不是真懂。格律其实不复杂,但有些繁琐,尤其是词。
律诗的好处在于有一个逻辑,几个平仄的句式排列组合,不需要记忆也可以推算出来。
词却依赖于词牌,总数据说上千,常用的也过百,能一一记住不是一件易事,只好看词谱,可恶的是词谱上又有一系列所谓变格,而变格的产生几乎毫无道理,似乎古人写成啥样,啥样就是格律。
矫情的初学者也许就怒了,凭什么?!
格律的产生之初肯定是有来由的,但这个来由今天几乎不复存在,按这个道理,格律可以休矣。不过格律是一个标志,标志什么是旧诗,什么不是;格律还是一个门槛,把矫情的初学者隔在门外,就凭这!!
我是比较严格地按格律写旧诗的,只为证明自己写的真是旧诗而已。
3 按图索骥的押韵哲学
旧诗的押韵是最容易受诟病的规矩,初学者总以为自己按汉语拼音押韵有什么难的,结果发现依然被老炮儿们鄙视,本以为独栋已经是豪宅了,谁知道真正的豪宅是四合院。
平水韵就是押韵中的四合院。
“平水韵”是宋人刘渊所撰,刘大哥是平水人,于是得名。它依据唐人用韵情况,反映的是唐宋人的字音,后来几经变换,成为大家公认的官韵。
平水韵中的字音和今天的字音差别很大,很多韵部根本毫无踪迹可寻,因此对于讲究的旧诗作者来说,押韵不靠读音,靠韵书。
于是明明读起来押韵的,人家偏不认账,明明不押韵的却被奉为上宾。
有些荒谬,不是吗?
按汉语拼音押韵也可以,但要标出新韵二字,就好像买了高仿的lv,诚实的孩子总要声明一下。
缺省的原装lv是平水韵,不服不行。
4 掉书袋的“百度”体
今人做旧诗差距自然不仅仅在格律,更在于缺乏中国古代文化最原始的熏陶,在于没有背上几百篇八股,几千首唐诗宋词,没有通读过煌煌二十四史。
在于没有古人掉书袋的本领。
幸而有了百度们,差距不至于太远。
有了这些搜索引擎,不论用典,还是拽文,只要有个模模糊糊的线索,大致都可以搜将出来,以之冒充博学之士绰绰有余。
认真说来,古人其实也不是全凭智商,相应的工具不是没有,比如类书,用来弥补学养之不足还是卓有成效的。
只是不如百度方便。
5 褒贬不一的老干体
写旧诗的人大致都会对老干体有所褒贬,或许大多数今人写的压根就是老干体?没有统计,不敢妄言,但的确,我们在公开媒体上看到的旧体诗难得不是老干体。
也许在门外人眼里,老干体就是现代人所能写出的旧诗吧。
老干体之由来或许和一些年高德劭的老先生勉强在现代社会的纷纭中多残留了一点古趣有关,或者那些没有机会接受古代文化的培养但仍有幸保存着对古代文化的敬仰的现代人勉为其难地努力重现一点点古代诗词的剪影。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干体对于旧诗的延续还是有贡献的。
而且我读到过很好的老干体,好到我根本写不出。
6 如何夸别人的旧诗写得好
除了老干体,还有很多今人的旧诗词习作存在于各种网络平台之上,读来韵致脱俗,颇有古风,忍不住赞一句:恰如古人。
“此律有唐风”,“此词有宋韵”应是对于今天的旧诗爱好者最好的褒奖了,偶尔有壮志凌云者不甘于此,无不破功。
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正如前人说的那样,唐宋大家的确把能写得都写完了,没留什么破绽给我们。
我们模仿古人的形式,甚至模仿古人的内容,模仿的好,便有了唐风宋韵。
所以我有把握地认为,旧诗在今天是以技术而不是艺术的形式存在的。要夸别人的旧诗写得好,按这个路子去夸就好。
次韵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之一
掌外婀娜掌上轻,瑶娥把酒觑分明。
画屏舞冷惜飞燕,鸾瑟歌柔数别情。
一曲梨花歧路绝,半池柳影晚霜成。
潇潇叶落长亭恨,万里听弦四五声。
之二
又倚青山眺雾灵,芳心应怨画中屏。
偷尝残蕊唇如血,暗许秋风耳莫宁。
漫语吟春灯下悔,含羞恨月柳边停。
不知夜半谁听雨,误报牛郎织女星。
之三
雪后花枝雨后苔,小园昨日梦重来。
须惊长夜寒门断,却喜初晨故鸟回。
敝髯薄裘君可醉,竹钗素面妾如灰。
何惜月下逐年老,换取三生相倚偎。
之四
曾忆江南暮雨初,流裙直入桂花居。
千金璎珞银簪髻,半尺珠玑寸笔书。
昨夜危阁飞斗拱,他乡明月照芙蕖。
百年识得三生悔,刹外青山念木鱼。
之五
青山碧海两相望,阅尽江天抚旧伤。
细算归帆应别柳,误听潮信早焚香。
夜深犹惧穿墙子,日起才催隔壁郎。
且试柴门金锁锈,当年恰似此时妆。
之六
青发不生白发生,错调宫羽奈何筝。
一番明月依稀落,几度浮云断续成。
拂袖不堪痴儿女,沾襟总为笑歌声。
阳关又是江南雨,再试乡音慰远行。
之七
才为佳人拭泪容,不觉鸾梦已惺忪。
梨花半亩遮田垄,御柳千条匿影踪。
忽恨秋风何瑟瑟,不知春困正重重。
相知不解相思苦,最怕无情别后逢。
之八
半掩柴扉弄罣罳,竹篱疏阔犬声疑。
不觉鬓畔斑斑处,犹记心头惴惴时。
道左村儿皆作怪,江东弟子几相知。
秋高挥手别离际,屋后梨花正读诗。
之九
南人把酒北人醺,最喜吴音喏喏闻。
梦绕西楼听半曲,情疑东柳惧三分。
应觉过客难知己, 岂为封侯错建勋。
谁赴他乡寻大道,飞鸿三两是孤群。
之十
千里不足百里侯,只多豪气不多愁。
痴儿不问局中戏,过客闲敲目外游。
小胜呼茶夸豹尾,不支推盏避风头。
隔门又觑江东友,昨日无颜今日休。
之十一
梳妆不检乱鬅鬙,南阁呼茶北阁应。
柳岸银飘千百缕,菊亭酒满两三升。
残阳池畔橙光散,明月楼头紫气昇。
晨色推窗知冷热,夜来风雨问谁胜?
之十二
故国桃花碧海沉,江南明月晚来侵。
潮声夜半惊寒鹭,剑影城头眺远林。
万卷书中辞渺渺,三生石上梦愔愔。
知音久盼无人会,弹破伯牙老旧琴。
之十三
玲珑塔外愧玲珑,学错经纶道德中。
老子本无出世志,痴儿应效跨云虹。
江山岂仗衣冠紫,烈士能学刀剑红。
可恨庸人唯婉转,凤凰空怨与鸡同。
之十四
传经谁胜老达摩,空口不识错几何。
从善难持身后度,知缘不语道边过。
曾修残鼎难为铁,须借余钱不必多。
天下本无兴亡事,只将玉手对狎涡。
之十五
江花起舞悔无箫,欲揽佳人半目遥。
不理云端描雁字,却疑帘内画春宵。
可怜静夜三声鼓,难得狂言数页蕉。
我唱谁听何处似,断弦犹胜曲全消。
之十六
遍识明月久欣然,又过中秋却避仙。
壶内风云应善饮,枕边天地岂堪眠。
编排老曲敲残鼓,杜撰新词问少年。
悍勇不敌柔似水, 将军早学霸王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