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节青年教师展示课上,授课教师为了引入泰戈尔的《金色花》,课前精心在黑板上画上了象征印度国度的图片,引入印度手抓饭、瑜伽、服饰……可谓是群英荟萃,花样翻新。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顽皮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一篇很美的散文诗,却被冠以美食瑜伽的导入,有些不伦不类。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老师们都很重视课堂导入环节,所以在备课时,使出浑身解数,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亦歌亦舞,运用各种道具,可以说巧妙导入,把握细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课堂的顺利开展。
但是,有些老师在设计导入时,为了出新,为了导入而导入,反而割裂了与课堂的紧密衔接。
特级教师王君老师在教授《纪念白求恩》时这样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老的文章《纪念白求恩》,直接揭示课题,没有精彩的花样,没有煽情的朗诵,没有多媒体的介入。
再看特级教师肖培东教师《春酒》的导入:
师:同学们,《春酒》,你一定看过了,对不对?来,看过的举手。
生(举手)
师:哦,都看过了。那接下来就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看看这篇叫做《春酒》的文章都写了什么呀?
生交流:写了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写了母亲帮女儿做春酒。
师:《春酒》都写了哪些事?
综观肖老师的几十个课例,我们会发现:他导入新课,正如执教《皇帝的新装》《春酒》一样,平易进入,干脆利落。
课堂45分钟的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教师在设计每一个环节时都要考虑到它的实效性。陈日亮说:“必须谨记45分钟这一稍众即逝的数字!要一分钟掰做两分钟来用,珍爱生命,精打细算,惜唾如金。”课堂教学的目地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收获,而要想让学生有所收获,每一个活动都应该真正落到实处。导入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出新出彩,但实效性是我们考虑的首要条件。
《金色花》的导入我们可以考虑由泰戈尔或者泰戈尔的闻名遐迩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样的导入更有语文味,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比起手抓饭和瑜伽对语文课堂对学生来得实在的多。
“课堂,每设计一个环节,教师要想一想: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环节只能这样设计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法?……如果想想这些,也许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有效。”
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追求教学效率的语文课,上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语文课,永远是我们的追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