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家庭篇婚姻育儿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个小小控制器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个小小控制器

作者: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 来源:发表于2017-12-24 20:22 被阅读12次

    作者/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孩子和大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孩子软弱、大人坚强,孩子没有自控力、大人能够自觉,孩子不懂事,大人懂事……

    但在我看来,孩子与大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

    大人更多的凭借理性行事,而孩子,特别是幼儿,决定其行为的往往是感性。

    正是这一根本不同,使得大人与孩子的行为模式有很大差异。在很多大人看来,孩子的某些行为简直不可理喻,比如:

    两岁多的小杰一定要在洗澡后披那条薄的浴巾,另一条花色与其一模一样,只是稍微厚一点的浴巾,他却死活不要,并因此嚎啕大哭;

    快四岁的小美在晚上睡觉前一定要重复一套固定的讲故事模式,先讲《小鸡快跑》,再翻画册,最后还要“视察”过墙上的加减法表后才能关灯上床;

    三岁半的叮当搭积木时总是表现得“很没耐心”,比起搭积木,他更爱把积木推倒。有时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搭好的积木,他一挥手就全推倒了,并且咯咯大笑……

    父母们在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后表现各异:

    小杰的爸爸面对“无理取闹”的儿子大为光火,一巴掌拍在了他的小屁股上;

    小美的妈妈担心地问我孩子会不会得了强迫症?需不需要心理治疗?

    而叮当的妈妈已经在担心儿子以后会上课不专心了。

    我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也不是没有过这类困惑。儿子在快三岁时,有两件事特别困扰我:

    一件事是他怎么都不愿意坐在马桶上便便,而非要阿姨抱着用便盆。他不是不会,就是不愿意。

    另一件事是他在上早教课时不愿意我离开教室,哪怕我已经陪着他上了很多堂课,他还是会在我试图离开时吵闹不休,甚至红了眼圈。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也很少按老师的要求行事,而是自己玩自己的,并且经常跑到我身边腻着不走。

    我非常认真地问自己:我该怎么解释儿子的行为?他是不是被我宠坏了?他是不是有分离焦虑?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什么地方做错了?如果不是,那么原因是什么?

    我反反复复检视自己的行为,并不觉得有明显的错误。而观察儿子的整体行为,我也不觉得他已经被宠坏,或内心有严重的不安全感。

    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忍耐自己的不安与焦虑,不采用强力干涉的方式,而是再给儿子一些时间,只配合做一些温和的引导。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遍又一遍地向儿子描绘他成为三岁大宝宝后的美丽人生。而大宝宝会有一些很棒的能力,比如会在马桶上便便,而且能自己上早教课。

    同时,我上网选了一个儿童马桶垫圈,由他自己选择了他喜欢的颜色与花式。我还与早教中心的老师商量,让她在上课时给儿子更明确的指示与引导,从而让他更多地参与到课程中去。

    马桶圈买回来了,我看到了儿子好奇而渴望的眼神。我和他商量:“儿子,你明天能用这个马桶圈,在马桶上便便吗?”他想了想,对我说“三天。”

    三天后,他信守诺言坐上了马桶,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用过那个便盆。

    而在他三岁生日前一周的那节早教课,我把他领进教室后,发现他并没有像之前那样腻歪在我身边,而且也不反对我离开。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不时地用眼神寻找我,而我都会在他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对他露出大大的笑容,或者竖起大姆指。

    他没有哭闹、反悔,独立地上完了一节课,而且从那时起,再也没有让我陪他上过课。

    孩子从两岁多起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于生活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掌控力,他们急切地想要验证这一能力,看自己究竟有多大本事。每个孩子心里都像有一个小小的控制器,他们通过这个控制器控制自己的行为,控制外部世界,由此获取秩序感。而秩序感与安全感是紧密相连的。

    在孩子的感性世界里,故事该怎么讲,积木要怎么搭,早教课有没有妈妈在身边,这些事在他们小小的头脑里都是很重要的:这秩序能由我掌控,那么,这世界就是安全的,反之,我就会感到不安、害怕。

    其实,扪心自问,我们大人内心对于世界是否安全的基本判断标准,不也是这样么?

    所以,也许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并不那么荒唐,对不对?

    我在这里并不是想要让家长们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孩子。虽然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但显而易见,孩子的想法是本能的、很不成熟的,因此如果完全按照他的想法来,不仅生活中会发生很多荒唐事,而且真的有可能把孩子宠坏。给他创造一个安全的世界,并不意味着要对他百依百顺,那样实际上会给孩子带来一种错觉:我是无所不能的,可以肆意妄为。

    那么,这度该怎么把握?

    让我们再一次扪心自问,如果一个世界是安全的、善意的,那么它会是什么样子?

    它会是温柔的,一遍遍教会我们做事,学习更好的处理方式;

    它会是包容的,当我们内心犹豫恐惧时,它会理解我们的感受,并贴心地鼓励我们;

    它会是耐心的,当我们一时不得要领,无法马上掌握技能方法时,它会静心等候,不急躁,不催促;

    它会是宽厚的,当我们想要放肆一点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任性时,它会笑呵呵地在一边看着。

    它会是严肃的,当我们越界时,它不会斥责打骂,而是不怒自威,讲明道理,明确制止。

    孩子需要秩序,但不需要枷锁。秩序与枷锁的区别,就在于我们给孩子带来的感觉。当孩子体验到“这件事不能做,是因为它是错的”,而不是“这件事不能做,因为父母会生气,我会被打”,那么他与父母之间就不会产生太强烈的敌对与反抗,而这正是很多有问题的亲子关系的症结所在。

    现实的世界确实不可能充满善意,但从小被善意地对待过,孩子才能更好地发展出对抗恶意的勇气与能力。

    尊重孩子心里的那个小小控制器吧,自由健康的心灵需要它的正常运转。

    —END—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五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个小小控制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nh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