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期的期末检测不单单是对学生的考验,也是对老师的考验。在复习过程中,我也不禁有很多思考和感想。
1.是否有必要进行长时间的复习?
从进入期末复习到现在已经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已经进行了单元复习,分类复习和综合模拟复习。一本薄薄的语文书,学习十六周,最后再复习四周,知识点一遍又一遍地过,对于中游偏上的孩子,课本知识早已掌握地差不多了,会的也早就会了,复习两个周和复习四个周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对于基础很薄弱的孩子,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于字词和课文的掌握上,而能力几乎也得不到很大的提高,而长时间的复习更是让这些本来就所谓的学困生更是对学习感到厌倦。个人愚见,复习过程是一个知识梳理、综合运用的过程,有效的复习未必不如长时间的复习效果好。
2.是否要进行一刀切的复习?
我们常常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而在复习时,老师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后半部分同学的身上,甚至个别辅导往往针对的就是那么五六个同学。一刀切的复习使得成绩好的孩子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而落后的孩子又往往掌握不了,出现“好学生吃不饱,潜能生吃不了”的现象,而往往最后拉平均分的就是最后几位同学。
3.考试的目的是什么?
最近学生、老师和家长几乎都把精力用在了复习上,甚至各种辅导班都纷纷让路,暂停上课了,可见大家对检测的重视程度。考试的根本目的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如果其中参杂了过多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的考核、学校的考量和家长的期待,考试往往偏离了其本质目的,使得素质教育的美好愿望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