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我们告别了三句好话当不得一马棒棒,现在全社会每家每户基本开启了赏识教育模式,如何赏识,专家和有心家庭更是有许许多多说不完的建议,心得和经验。我想和大家聊聊家庭教育的制度化管理。
1
前些时候,同事到聚在一起,大家不自觉就聊起了孩子的事儿。许多妈妈脸上自然洋溢着笑容和惬意,但有位同事始终皱着眉,拉着脸。
听她的故事,还真有点让人感觉束手无策。她家孩子初中了,都说一般孩子初二显现叛逆行为,尤其是男孩。她家孩子刚好处于这个阶段。就一个早餐问题已经让她焦头烂额了,什么情况呢?
这位妈妈也非常够得上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了。她每天早都会早起,变着花样给孩子准备早餐,包子馒头面条馄炖煎饼蛋炒饭,每周基本不重复。可是她家孩子呢,每天早上拖拉拖拉总要快迟到的点儿才到桌边一瞧,桌上摆的面条他就说怎么今天不吃馄炖,摆了馄炖他就说怎么不煎饼,摆的煎饼他却说我要吃蛋炒饭,娘永远跟不上崽的心思,每天煮的永远不对路。
没办法,娘有舍不得崽饿着,赶快掏钱,包里没散钱,最小一张50的,拿了去。崽手上扬着50元,脸上挂满了胜利的微笑。
在路边摊儿一路搜索着,包子馒头饼全对,样样喜欢。一个早上在路边摊是吃不完50元的。这就让孩子又有事儿干了,上课便惦记着盘算着怎么花掉剩余的钱。
放学后又邀上三二同学溜进网吧,放下书包,戴上耳罩遨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打完这点钱摸黑回家,晚饭已经上桌。俨然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胡乱扒几口筷子一丢,嘭的一声,关上门“学习”去了。等娘悄悄推门,桌上一堆垃圾食品袋。第二天早上又重复着昨天同样的情景。只是娘说昨天给你50,你还有钱,今天不给钱了。这下可好,提起书包甩门而去。
如此境况不是某个家庭独有的现象,在很多家庭里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显然这个家庭在对孩子的管理中,家长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这种状态和氛围与家庭民主无关。任由发展,孩子就成了自私、散漫、不懂得尊重和敬畏。其实,家庭一如单位和组织,需得建立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的秩序和规则。只是这些秩序和规则比起单位和组织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要来的温情、轻松和可变通。
2
在孩子面前要建立长幼有序的秩序观。说到长幼有序,就会连着尊卑有别,就会想到封建礼教。如今二十一世纪了,还搬出如此老套的规矩置于现代家庭,合时宜吗?但是,在今天的社会,秩序显然一样重要,如果每个家庭父母不像父母,儿女不像儿女,长辈不像长辈······那岂不乱套?封建时代的那种秩序方式过时了,但秩序本身这个概念永远不过时,新世纪有新世纪的秩序。父母长辈对儿女履行教育和管理职责,儿女对父母尊重。
家庭成员在民主基础上共同约定家庭规则,共同遵守和维护。家庭一如单位和组织,制度管人和事比人管人和事要顺畅很多。对于孩子,从小建立一些合理的规则,帮助他(她)快乐自信,积极阳光,健康向上成长。如早睡早起,定量阅读,主动学习,喜爱运动,饭前洗手,家务分工,约束看电视的时间等等,和孩子共同约定,督促遵守规则,形成习惯。孩子一旦养成了良好习惯,父母无需每天跟在孩子屁股后面事事千叮咛万嘱托,也不会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把自己意愿强加于人的令人讨厌的角色。
制度管理与赏识并用。平时我们说到制度就会感觉冷冰冰的,铁面无私的,呆板的。孩子是不喜欢这种太硬性而无柔软感的东西。家庭制度一定是要大家都能开心接受并乐于遵守的。这就更需要智慧的父母们充分的,恰如其分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好赏识。这样,家庭里的规则就变得柔软了,温暖了,亲切了,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