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的艺术》|爱,是一个人的完整形态

《爱的艺术》|爱,是一个人的完整形态

作者: 箜莳 | 来源:发表于2021-10-19 11:34 被阅读0次


    “关于爱,我想先问一个问题,什么是爱?”

    很多书友会说:“爱还不简单,就是爱情呗。”

    “那为什么要爱呢?”

    这也很简单啊,爱不就是为了体验爱情的甜蜜,相互扶持,搭伴过日子啊。

    “如果我说,爱不仅仅是爱情,还有其他五个层次,而且爱是为了解决人类生存问题才存在的,你信吗?”

    这时候书友可能会震惊:“这可能吗?”

    当然有可能。

    今天给大家带来这本,艾里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它,会告诉你答案。

    《爱的艺术》自1956年出版以来,在全世界畅销不衰,是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在书中弗洛姆认为,爱就是一门艺术,要学会爱就必须学会这门艺术。它不仅仅是男女的性别之爱,还有很多层次的爱。爱,是一个人的完整形态的体现。

    艾里希·弗罗姆,是20世纪西方杰出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思想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和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写作工作直到去世,为世界留下多篇著作,《爱的艺术》就是其中之一。

    说完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简介之后,接下来就让我们分别从爱是为了生存而爱、爱的内涵与爱最终成就一个完整的人,这三个角度来看看弗洛姆为我们“量身打造”的爱的艺术吧。

    | 为了生存而相爱

    要想学会爱,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我们为什么需要爱,产生这一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其实这个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生存。

    是不是有点意外呢,纵观整个人类史,人类自从出生以来,都是以独立的姿态出现的,即便自己不是独生子女,甚至是双生子,他们都是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世界上,他们将面对生死的未知、社会的无力,由此产生孤寂感是与生俱来的,并世代延续。

    从原始的群居生活,到当代不可或缺的社交活动,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里的一句话就是:人的价值总是要通过至少两个以上的人得以体现。这种孤寂给人带来的恐惧感,使人迫切的想要与周围的人与环境产生联系,由此克服这种孤寂感就成为生存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爱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这种解决问题的迫切感,容易让人陷入迷局,最常见的就是通过纵欲来达到目的。就像当代人的感情模式,来得快去得也快,要么燕过不留痕,要么如台风过境,一片狼藉。

    想想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迫切,就想着快速解决问题,不会过多思考,就像一个在荒漠里行走了很久的人,极度口干舌燥,这时看到眼前的一杯水,基本就是拿起来,一股脑的一饮而尽。但,饮完这杯之后呢,再渴怎么解决,就开始不停的周而复始。

    由此可见,纵欲不过是一时的,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存在问题的,还是在要学会爱这门艺术。这门艺术要求每个人具有关心、责任心、尊重与认识他人的能力,只有相互全方位的知晓一个人,才能获得安全感,内心的孤寂感自会得到清扫。

    不要着急,人不是与天俱来这种爱的能力,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了解世界的运行机制,深入体会人的细腻情感,一步一步的完成自我蜕变。

    有一部叫《数码宝贝》的动画片,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里面的数码宝贝们,尽管只是一堆数码数据,但是它们也需要不停地随主人成长进化,通过普通进化、装甲进化、究极进化等进化方式,来达到最终的完美形态。

    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通过生活、人际,让自己不停的“打怪”通关,最终发展为成熟完整的自己,让自己活得越来越轻盈。

    | 除了爱情,还有很多

    既然已经知道人类为什么而爱,那么了解爱的含义就尤为重要。

    爱既然作为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方法,那必然不会只是爱情这么简单,它还包含了父母爱、博爱、自爱、神爱和性爱。

    父母爱,我们都很熟悉了,父母对我们的爱可以说是从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接受到的第一份爱,但他们还是有所区别。

    母爱,是无条件的,她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是自然性的,与我们的感情世界有关;而父爱,是有条件的,他理智客观的指引我们的生活,是社会性的,与我们的思想世界有关。

    博爱与自爱它们相辅相成。博爱是爱他人的能力,爱人如爱己,它是一种责任感,一种关心,一种尊重与了解,没有独占性,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自爱,不言而喻,就是爱自己。但这里的爱自己,它是客观的,不等同于自恋,是一种能够激发出自身的生命力,并且感染到周围人的一种爱。

    博爱与自爱的异同在于,它们都包含了责任心、关心、尊重与了解这四种特性,不同的是爱的对象不同:博爱向外,自爱对内。只有真的爱自己,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只有对他人都具有大爱,才会客观从容的肯定自己。

    它们像太极图一样,它们具有各自的颜色,但黑白中又包含着白黑圆点,形态也是交融而平衡。

    说到神爱,其实并没有字面上看起来那样难懂,说白了神爱与爱人并无两样,它是父母爱的变形与延续而已。

    一开始人类崇拜母亲一样,全方位包容我们的神明,接着崇拜像父亲一样可以引领帮助我们的神明,到最后崇拜发展为母性与父性相结合的成熟形式。发现了吗?这也是人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最后说一说性爱。性爱是一种比较刺眼,也比较饱受争议的爱,弗洛姆认为性爱因为具有独占性,是个体个性的具体反映,可以帮助人类选择具体去爱谁,它只是帮我们从天上拉回到地面,将爱付诸实践,仅此而已。

    现在天气渐凉,这五种爱就像一个人的装扮,博爱与自爱是贴身的内衬衣物,父母爱是中间保暖的毛衣,神爱是外套,性爱则是给自己增加魅力的香水,人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一套齐全“装备”,比起衣衫不整的人,就显得完整而优雅。

    | 爱,是一个人完整形态的体现

    了解了爱的本质后,对爱可以说有了新的认知,那么如何成为完整的自己?

    四个词:兴趣、纪律、集中与耐心。如果将它们比做手串的话,兴趣、纪律、集中就像三颗依次排列的珠子,而耐心就是串联珠子的绳子,它们四者息息相关,缺一不可。

    我们都明白能促使我们主动去学习一样东西的,必然是得先要有浓烈的兴趣,接着再把学成的意志变为生活中约束自己的纪律,集中精神,加以耐心的练习,才能学成出师。

    就像登山,为了想要“一览众山小”的目的,开始从山下往上攀登,这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接受困苦,唯有靠意志坚持,专注于想要爬山登顶这件事,最后才能在山顶看云卷云舒,感恩一路走来的坚持。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要学会独处。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谁谁谁不秒回信息,谁谁谁记不住各种纪念日,谁谁谁又看不出自己今天的造型变化等等……这就把关注点放在了他人身上,企图通过他人的反馈来证明爱的存在。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光想着掌控他人,通过他人的反馈,来消除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隔阂,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因为主动权永远在他人手里,自己的情绪只能任人宰割。只有把主动权放在自己手里,面对各种情况才能从容应对。

    不管自己要不要去爱人,学会独处,把注意力收回来,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发展自己的爱好,把生活过的有趣,焕发自身的生命力,保持理智,防止恋爱脑的产生,是一种摆脱孤寂的有效方式。

    现在的网络上关于爱的心灵鸡汤非常多,乍一看觉得还挺有道理的,甚至直击心灵,但是用理智去辨别之后,会发现这些文章大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空喊口号,比如“余生请和会让你笑的人谈恋爱”、“余生请和会吃你剩饭的人谈恋爱”、“余生请和会在深夜等着你的人谈恋爱”……

    第一眼看,每个都挺有道理的,但把这几个串起来看,不禁会疑惑到底要和什么样的人谈恋爱呢?弗洛姆说爱是有信仰的,这些鸡汤是大众信仰,不一定适用到每个人,是非理性的。他们忘记了爱是一种个人体验,只有符合自身经验,那才是有效的理性信仰。

    爱其实就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一个人的完整形态,除了爱自己,就是让人有如沐春风的舒适感,还有唤起他人对生命的热爱。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差不多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分享。

    首先,我们了解了爱是为了解决人类内心孤寂的问题而存在的。

    其次,爱的层次很丰富,除了爱情,还包含了父母爱、博爱、自爱、神爱与性爱;

    最后,要修的这门艺术,就要先学会独立与理智,爱己爱人,把爱传递。

    这本书虽然不是事无巨细的爱情教程,却也给当代人做出了醍醐灌顶的提示:爱并不是梦幻泡影的海市蜃楼,而是在任何时代都可以获得的美好。

    好好修习爱这门艺术,让星星点点的星光转变为普照的阳光,让身处各个时代的人,不再水泥封心,不再只是一味的依附他人寻求“避风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成为自己,爱满人间。

    好了,本次分享就到这里。书是人类成长的阶梯,让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的艺术》|爱,是一个人的完整形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ca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