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流量热赞
【生命⋅修行】无事以养心

【生命⋅修行】无事以养心

作者: 浩然H_H | 来源:发表于2022-08-30 22:17 被阅读0次

身体依然没有好转,很想今天开完几个必要的会,就抽时间休息一下,但是—— 愿望是丰满的,现实却依旧骨感!连轴最后一个会议开完,已经是晚上7点48~

咳得太多,有一次太用力估计弄破了喉咙的毛细血管,咳出一丝鲜血来,正好大宝来给我倒水看到了很担心。觉得何医生的药没起作用,赶紧又去找了春春医生帮我看。后来,春春医生说我:心有点弱。问我是不是心脏也有不舒服,胃不舒服也算。

所以,这算是心力不够?还是心神不宁?不由得想起无事以养心这句话来。孟子里说:

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

王阳明的解释是,必在事上见「良知」。《传习录》里有这么一段,是回答周道通的困惑:

来书云:‘事上磨练。一日之内,不管有事无事,只一意培养本原。若遇事来感,或自己有感,心上既有觉,安可谓无事?但因事凝心一会,大段觉得事理当如此,只如无事处之,尽吾心而已。然仍有处得善与未善,何也?人或事来得多,须要次第与处,每因才力不足,辄为所困,虽极力扶起而精神已觉衰弱。遇此未免要十分退省,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如何?’

所说工夫,就道通分上也只是如此用,然未免有出入在。凡人为学,终身只为这一事。自少至老,自朝至暮,不论有事无事,只是做得这一件,所谓‘必有事焉’者也。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尚为两事也。‘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所谓‘忠恕违道不远’矣。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若能实致其良知,然后见得平日所谓善者未必是善,所谓末善者,却恐正是牵于毁誉得丧,自贼其良知者也。

每因才力不足,辄为所困,虽极力扶起而精神已觉衰弱」—— 周道通在给王阳明的信上所说,不正是我此时的困惑吗?王阳明说,这全是因为「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我无法在这日常工作家庭的各种事情上「养心」,显然正是因为被这些「毁誉得丧」的杂念带歪了!

王阳明「必有事」是必须要在事上见真良知!记得曾经请教过青墨老师,说是「必有事」则「勿正」,讲的是心有贪嗔痴,七情六欲,都不为正。原来他们所说的,是一回事。

昨晚曾一直在困惑,此时身体这样大病一场,是想要给我传递什么信号呢?此时此刻算是想明白了:

在这日常的事物上,我的心被牵歪了!虽然时时刻刻都要做事,可是心却要「无事无为」,或者说不能为「毁誉得丧」这些贪嗔痴的七情六欲所牵。

无怪乎,稻盛和夫也强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私之心呢!无私心中才能「无事」,才能养心。

仅以这一点感悟,纪念今日以90岁高龄去世的稻盛和夫先生。

相关文章

  • 【生命⋅修行】无事以养心

    身体依然没有好转,很想今天开完几个必要的会,就抽时间休息一下,但是—— 愿望是丰满的,现实却依旧骨感!连轴最后一个...

  • 论 养 心

    论 养 心 何谓养心?心闲无事可养心,满足现状,不求进取,不动心思可养心。由此得知:不专心...

  • 修行

    努力读书 修行养心 追古拂今 苍生己任

  • 《百丈清规》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

  • 《百丈清规》丛林要则二十条(选摘)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

  • (174)百丈清规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

  • 百丈清规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是非以不辩为解...

  • 百年如须臾

    诗词以养心,悲欢皆修行。 他人即浮云,来去随天命。 双眼需澄明,观天地之间。 眠高山之上,行江河之中。 百代皆过客...

  • 浅喜东京展|器以载道 物以养心

    器以载道 物以养心 ...

  • 丛林法则二十条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全文: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修行】无事以养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er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