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
孩子为什么喜欢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
让他学画画,他却把墙壁当成画纸……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
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
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本书——《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蒙台梭利教育专家 。这本书是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原创早教经典,当当网五星书评, 累计销量突破60万册!
中外教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
书中用200多个真实小案例分为不同年龄段:
0~2岁半,2岁半~3岁,3岁~4岁,4岁~5岁,5岁~6岁,和6岁以上,
将每个年龄段容易出现的敏感特点,展开详细的描述和讨论并总结理论。
帮助爸爸妈妈理解其背后的本质并给出帮助孩子顺利过渡敏感期的好办法。
原来以为孩子是无理取闹的事情,现在明白孩子是在完成自己的成长历程。
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最近我发现我儿子小久久开始有了很强的秩序感。
每次玩游戏都会把心爱的小汽车排整齐,晚上睡觉前也会自觉地把他们送回柜子了。
然后回头和我说:“妈妈,车车要回家睡觉了。宝宝也要睡觉了。”
上下电梯时他总是要求自己按,有一天他抱着小汽车,我看他腾不出手来,就随手按了下电梯。
等他反应过来气的哇哇大哭,一边跺脚一边喊:“宝宝按,宝宝按!”急着出门的我快被他气坏了。
几天后整理书柜无意中翻阅次次数,才发现原来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了。
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质。原来不是他存心捣乱。
这时候我觉得很庆幸,还好我没动手打他。
模仿——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者一答一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两岁左右,小久久开始学说话了。
人生的第一个句子是某天吃完下午茶,问我:“妈妈,盘盘,放,哪里?”
正在埋头洗碗的我惊喜的抬起头,抱着他亲亲抱抱举高高。太可爱了,太棒了我的宝贝!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进步非常快:昨天爸爸无意中说了句:“咦,奇怪,你妈妈偷偷摸摸藏到哪里去了?“。
今天他找不到我的时候就大声的喊:”妈妈,你偷偷摸摸藏到哪里去啦?“
上周去老外婆家,和老外婆玩打电话的游戏。老外婆说:“喂喂喂,我是老外婆。“
小久久也马上拿起电话说:”喂喂喂,我是老外婆。“把我们笑得前俯后仰。
“模仿“是指孩子重复原型所显示的行为,表明儿童的心智已经发展到领悟和掌握某行为背后的能力的时候了。
学会表达爱意
有一段时间,小久久喜欢用打人来引起他人注意。
我就会轻轻的和他说:“宝贝,如果你想和别人玩,可以轻轻的摸摸他,抱抱他,或者说我好喜欢你。“
不能用打的方式哦,这样人家会以为你不喜欢他,就不敢和你玩了。”“好!”小久久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过了几天,我发现他开始尝试表达爱意了。
玩了一会游戏就跑过来我身边蹭一蹭,然后嘟着嘴巴卖萌的说:“妈妈,我真的好爱你哦!”
听到这句话,真的为娘的心都要化了。每天早上起床,眼睛还没睁开,就爬过来抱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好爱你哦!”
我的小宝贝,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陪你长大。
表达喜爱之情,身体语言比用口头语言要真切。这个表达习惯是在幼年和童年时期逐渐形成的。
很庆幸,我在生宝宝之前就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对孩子的敏感期有所了解。
现在孩子出生了,随着他的长大,我又重新细细的对比了书中的敏感期,真的是一个一个接着来,生命真的很神奇。
这本书就像敏感期的百科全书,方面我们时刻查阅、对比,也让我们理解孩子的某些异常行为,顺利陪伴孩子度过人生的敏感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