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
这是我早年在小人书里看到的一句话。我以为这也是表现火热的军营生活的。对联画面生动,意象丰满,将军、战马、兵书、春光、演兵场、中军帐……
你没听说吗?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接上回。
陈毅在峄城酒足饭饱,谢绝八师首长再三挽留。策马走临沂,要会罗荣桓,你说是在哪?
还真不好猜。此时此刻,中军帐里谁也“坐”不住。
哪里会面?若是教科书,这样的历史细节,大慨就省略了。但说故事,这就有些神秘了。罗陈面谈是在一座教堂里。
看来这还是密谈;作为两个方面军首长,共同完成中央的战略大计,要拿出各自的谋划,也是商谈;参加者有数人,陈毅身边有宋时轮、傅秋涛。山东方面,黎玉也参加了,许多事还不能立刻拍板,实际上也是长谈。
具体怎么谈,不得而知了,现在看来,无非交接事宜。事务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也就是两个字:“走”与“打”。
抗战胜利后,中共领袖毛泽东亲自与蒋介石会面,重庆谈判有了结果。双方谈得十分艰苦,台上斗智,台下斗勇,又讨价,又还价,又妥协,又斗争。但结果还是能够接受。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巨大让步,但让步也是为了前进。“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放弃南方的八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开始北上。
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江东十万大军上“梁山”。这是极为重大的历史性的战略转变。
要说急,恐怕罗荣桓比陈毅更急。
当时,何副师长还有点不解。何以祥曾任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多年,中军帐里进进出出,罗司令员是他非常敬重的老首长。就是当年领导离职赴任,临走前去各单位转转,看一下同志们,看一下老战友,或一起吃顿便饭,有条件热热闹闹吃顿饺子,这都很正常。他回忆道,“罗司令员离开山东,走得很紧迫,走前我们都没见到他。”
今天,这事就明了了。罗荣桓不仅是走得急,而且秘密走的。想来这一别,再见也是难了。当初,何以祥若不去八师,十之八九也会去黑土地,那他人生的轨迹又将会是如何呢?
前面说了,两位首长的会谈是一座教堂里,想知道是谁“透露”的吗?就是何以祥在军区时的“同桌”——李作鹏。交接还有大量的技术层面的工作,还少不了参谋人员出面。
李作鹏回忆道:“先由罗荣桓、黎玉等向他们介绍山东全面情况,之后罗荣桓指示由我负责向陈毅介绍山东具体的军事情况。”
李处长,见多识广,但也是头回见到久仰的新四军军长,据他回忆,陈毅平易近人,有“问道于盲不自师”的风度。
陈军长性情豪放,但新来咋到,接手山东,此刻多半是要“洗耳恭听”。李处长面对新四军首长,恭敬有加,但李处长是也豪爽之人,“放”的开,弄来洋酒,边喝边谈。
人啊,还真是世事难料。比如说当年,他比何以祥如何?处长和副处长,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高不了多少吧。
就职务提升而言,何以祥于1945年12月任八师师长,事实上“军座”就坐定了。但李处长任四十三军军长,是在1949年5月。
人生之变局又何其多也。授衔时又不好说了,何五五年授少将衔,李授中将衔。再以后李处长青云直上,红极一时,接着又跌入深渊,万劫不复。当然,这就另当别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