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联盟连载小说
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 第二章 厉兵秣马 (4)

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 第二章 厉兵秣马 (4)

作者: 吴钩越剑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0:20 被阅读29次

强将手下无弱兵,雄师和猛将总是难分。

我还要多说几句,以山东军区八个师第一任军政首长为例,考考你有没有不知晓的。

一师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

二师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

三师师长王建安,政委周赤萍;

四师师长廖容标,政委王一平;

五师师长吴克华,政委彭嘉庆;

六师师长聂凤智,政委李丙令;

七师师长杨国夫,政委周贯五。

建国后,这些军政首长中有上将1人(王建安);少将2人(罗华生、李丙令);王一平建国后调离军界,其余均为中将。

7个师长全都是扛大枪出身,都是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老红军。再看一下各师一号首长赴任前的岗位。

一师师长梁兴初是滨海军区一分区司令员。

二师师长罗华生是滨海军区二分区司令员。

三师师长王建安是鲁中军区司令员。

四师师长廖容标是鲁中军区一分区司令员。

五师师长吴克华是胶东军区副司令员。

六师师长聂凤智是胶东军区中海分区司令员。

七师师长杨国夫是渤海军区司令员。

这些师长中有两个军区司令员,一个军区副司令员,四个军分区司令员。虽然级别上有不同,但不值得你有什么意外。

说完了吗?

不是说八大金刚吗?

是的,还有一个,那就是八师师长。

八师在哪儿呢?

八师在鲁南。

鲁南,顾名思义,就是在山东的南面,从战略形势上看,南面紧挨新四军的淮北军区。鲁南是华北和华中交汇的节点,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1939年秋,一一五师从鲁西进军鲁南,开辟了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可以说是一一五师的大本营,罗荣桓政委重点“经营项目”。

1940年10月25日,鲁南军区组建,但实际上就是一一五师后方司令部的改称(一说是第一军区改称)。

从地域划分上看,鲁南军区地处蒙山、临(沂)滋(阳)公路以南,陇海铁路以北,微山湖以东,沂河、沐河以西。北连鲁中,东傍滨海。西面即鲁西南,鲁西南当年属晋冀鲁豫根据地,与山东不是一个战略区了。

1943年,鲁南抗日根据地一度缩小到“一枪能打透”的地步,军区机关曾被迫退到天宝山。鲁南军区战争环境最为艰苦,这是不争事实,但八年抗战,鲁南军区所属三团、五团、运河支队、独立支队及各地大小抗日武装,始终坚持在这块热土上,直到胜利。

鲁南抗日武装是一一五师麾下发展壮大起来的。通俗地说,“山寨”上头飘的是一一五师大旗。所以,以鲁南军区和滨海军区八路军主力为基础组建的二十二军(前身为八师、华野三纵),许多人以为是一一五师根脉的延伸,这也是有理由的。

鲁南地处山东南大门。抗战期间,日伪顽重兵云集,斗争复杂,战争严酷,所属部队都久经战阵,战力坚强,这些山东军区首长都非常清楚。何况八师占了13个主力团的两个主力团,八师组建后必定要承担重任,指挥员要优中选优。罗荣桓不得不精挑细选。

鲁南下辖三个军分区。二分区主力只是三个独立营;三分区有一个主力团和一个基干团(运河支队);一分区虽然只有一个团,但一分区司令员王吉文是有名的骁将。不过,罗荣桓仍然没有点头。

难道鲁南就没有“大将军”吗?

分区没有合适人选,只有到军区看了。

鲁南军区没有参谋长,副司令员万春圃亦不在人选之列,除了已过花甲之年了,还有些其他原因。(什么原因放到后面说)。

前面七个师师长中有两个来自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杨国夫都去当师长了,也就说,军区主官赴任也不意外。看来八师师长要在鲁南军区首长中选定。

军政主官无非二人,至于谁去八师,这难道还有什么悬念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 第二章 厉兵秣马 (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db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