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已经上过多次,每一次的设计都不相同,最后达成的目标也不一样。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背后是阅读大概念“图像化策略”。这个阅读策略从三上一单元开始,我一直在做叠加训练,我想这一次教学,是不是可以把大概念往上再走一步,通过图像化策略,梳理“形”,体悟“神”,让孩子对散文的“形散神聚”这个大概念有一个浪漫的感知。
读课题,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神聚”。跟我预料的一摸一样,马上就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老师,什么是形散神聚?”我就告诉他们,理解这个挺难的,我们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点儿感觉。
读课题,知作者。读课文,找到重复的句子“我和妈走月亮”,请孩子读这个句子,谈句子带的感受,初悟其神。孩子谈到了月光下的景色很美。和阿妈一起走很快乐。然后根据这个句子,把课文分成了四个画面,请孩子尝试着给画面取名字。教参上是“月亮升起图”“月下溪水图”“月下田野图”“月亮牵星图”,孩子们总结出来的是“月光照耀图”“溪边行走图”“田野漫步图”“月下行走图”,欣赏孩子们的主动思考与积极表达,尊重孩子们真实的学习成果。
第一幅图,我带着大家一遍读一遍想画面,一边做批注,然后从视觉,感觉和回忆三个方面梳理了文章的画面,并赏析了四个“照亮了”的排比写法带给我们的那种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镜头移动的感觉,做成结构化板书。
第二幅图,小组合作,先勾画脑海画面与文章匹配的关键词,批注画面出现的角度有视觉,嗅觉和感觉,赏析拟人句,感受作者回忆和阿妈在一起的画面带给我们的心理体验,梳理到板书里,再带着感觉一边朗读一边想画面。继续强化小组合作的使能技能。小组内采用轮流发言,说一说脑海有哪些画面,带给我们什么感觉。上台分享时小组可以自主选择轮流发言或者中心发言人说,其他人补充。11小组今天组内分享做得特别好,轮流发言有条不紊,倾听者很专注,小组任务完成效率高。请他们上台发言,他们选择轮流发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再是单纯读课文中的句子。他们不但说到了书中的画面,还丰富了脑海自然出现的画面,谈到了这些句子带来的宁静,美丽,温暖,快乐,幸福。我没有提醒要板书,他们的板书员主动记录了关于感受的那几个关键词。同学们对他们的分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后期的小组合作会更加好。
第二部分学透了,交流充分了,第三幅画面运用前面的方法自学:读句子,想画面,勾关键词,做批注,画结构图。这一次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站起来就说,相互补充。孩子们绽放了,把每一个点都说得很透。有一个孩子站起来五次,都把发言机会让给了别人,他一直认真聆听,等到最后其他人发言完毕,我叫他起来补充,他很坦然地笑着说:“他们把我想说的都说完了。”我大肆表演了他的这种学习品质,会倾听,愿表达,能谦让,持续学。
最后一个画面聚焦到“月亮牵着星星”的句子,孩子们马上就明白了其中所知。说得头头是道。
又回到四个重复的句子,孩子们发现了,四次重复,情感在不断发展。最后的“奇妙”达到高潮,完美收官。
再一次看板书,孩子们很清晰地看到了四幅画面里的诸多景物和回忆场景,最后都聚焦到了母爱。当我再说“形散神聚”时,孩子亮晶晶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是有感觉的。课下采访了十几个同学,有男有女,有基础好的,有基础偏弱的,只有一个人说没有感觉。其余的都是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说不清楚。只要有“大概明白”,我的目标就达到了,这个时候不需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谈“形散神聚”的理解,太抽象了。
三节课,从基础知识到主要内容,再到画面品读,情感体验,写法赏析,似乎 学得慢了一些,却慢得有价值。这么难的目标,孩子却拥有很多正向体验,相信他们一定会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解决难题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