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焦英讲论语3.20

焦英讲论语3.20

作者: 诗雨丶 | 来源:发表于2024-04-06 10:02 被阅读0次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是诗经首篇,周南国风,是陕西以南一带的民间歌谣,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诗的第一句就是“关关雎鸠”,于是就以《关雎》命名。“乐而不淫”的“淫”就是过分、过度的意思,“淫雨霏霏”就是雨很多,连绵不断。     

    《关雎》这首诗当中的乐是和乐、喜乐,不是狂乐,朱子讲:“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乐的太过了,就不是中和之乐了。这首诗里君子思念淑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最终求爱成功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娶回家了当然高兴,但是用琴、瑟、钟、鼓表达情感,不是乐的疯癫了,不失中正,得不到的时候也有些哀怨,但是不至于伤损,这就是“发乎情,止乎礼“,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是情感要以礼节制,把握适度,儒家认为情感是天生具有、真实不虚的,是天生、自然而然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都是血肉之躯,人都要吃饭,都有男女之情,但人不是禽兽,对于欲望情感要合理的把控,君子追求淑女,是窈窕淑女,“窈”是内在心灵美,“窕“是身材形象、气质美,君子追求淑女,得不到,哀而不伤,得到欢心了,用琴瑟、钟鼓表达,非常典雅,不是干柴烈火,不是拿个大喇叭喊“XXX我爱你”,吵得四邻不安。这种中正平和的,真实的情感,是纯正的,没有邪念的,发而中节,合理合宜,有情有义的。     

    《毛诗序》里说《关雎》是称赞后妃之德的,引领天下夫妇敦伦尽分,正风气的。《中庸》里讲,“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儒家认为人有五伦,夫妇是五伦里的首伦,没有夫妻关系,哪来的父子、君臣、朋友、兄弟,所以毛诗序说到《关雎》强调的是君子追求淑女,近贤不近其色,不是贪恋美色,而是看贤惠、美德。     

    今天许多明星,艳照门、出轨等等,都是纵欲。很多人找对象只看相貌、财产,不看人靠不靠谱,那不是会自尝苦果么?现在不少媒体也只管娱乐,推崇明星,导致现在孩子们自幼崇拜歌星、影星,不教化廉耻德行,这样社会风气能正么?     

    有人说儒家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比如朱子讲:“存天理,灭人欲”,把人欲都灭掉了,太绝对了吧?其实这是如何认识天理人欲的问题。天理是人天生、自然而然的生理需求,要是贪吃美味、三妻四妾就是人欲了,渴了喝,饿了吃,繁衍后代,是天理。人欲指的是人的私欲,贪心淫欲,人想修养自己需要不断去除私欲,身心清朗,良知会致,明德会明,这是朱子教弟子修行的功夫,不是对大众提的要求。     

    民国国学大师陈寅恪说:“为学当脱俗谛之桎梏”。读书求学是提升境界,脱去俗谛的纠扯牵绊,这样身心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所以儒家还是认为人性人情是天理、是自然、是真实的。     

    另外,在周代,德音雅乐常用来接待外宾、宾客,君子以饮食宴乐,宴会时候歌诗奏乐,场面非常和乐。《关雎》是在大型政治外交场合演奏的,而且会包括《葛覃》《卷耳》等等,是连续的乐章。     

    孔子讲:“不学诗,无以言”,外交场合在一起交流会引用《诗经》,不然就显得粗俗、平庸,《诗经序》里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诗是表达情志的,情之所至就会歌唱起来,声音咏叹,合于声律,是诗乐的结合。人的修养离不开诗、礼、乐,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可以抒发情感,礼是规范思想情绪的,乐可以达到内心的和乐顺畅,让内心通畅的,所以古代的诗、礼、乐会有机结合,对于个人修养、社会风气都能起到引领教化作用。     

    当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称为乐,声成文谓之音,声有一定的节奏、旋律才可以称为音,但是不一定称得上是乐,因为德音之谓乐,如果旋律比较缠绵,听了之后让人萎靡不振,那就是靡靡之音,只有声音中正平和,让人性情中和的,才能称之为乐。《关雎》这样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如果再配上德音,才是修养身心的佳品。现代歌唱家哈辉、于文华也谱了曲,演唱《关雎》,也很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焦英讲论语3.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qx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