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回声
在这一课里,马铃老师先解答了群内大家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
1.写绘作业由孩子画,家长写,还是一定要孩子来写?马老师说当然不用孩子写,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会写字。并进一步明确了写绘的步骤:老师课堂上讲故事,布置写绘话题(刚开始以续写为主)——孩子画出自己续编故事,再讲给家长听(语言的交际与表达)——家长用笔记录在孩子图画旁相应位置——记录完后,再读一遍给孩子听,请他校对——再全家一起分享(发家庭群),校内再全班分享展示。
这让我想起了女儿主动创编的几个读写绘故事,一个是《一片叶子的故事》,一个是《一只宠物猫的故事》和《奶奶养云》的故事,这几个故事并不是直接读了哪个故事续编或仿写的,而是女儿读了很多故事后,受生活某个瞬间的启发灵机一动编出来的,我想这也是属于读写绘的一种。创作的步骤与马老师讲的几乎一样。都是她先说故事,并画下来,然后我再根据她说的把文字写下来,最后,她会一遍又一遍地把她创作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正如马老师所说,孩子在向别人讲述她创编的故事的时候就是她的高光时刻,神采飞扬、眉飞色舞,这是她智慧的结晶,怎么会不高兴?我想孩子在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自尊感,一次次,不断地强化,不就能让一个人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进一步努力进取的动力了吗?
后来,马老师再一次强调:写绘作品,是一个整合了图画、语言、文字的特殊作品,严格意义上,它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故事”——模仿故事、原创故事和生活真实故事。一个完整的读写绘作品由三部分组成:绘画语言——画面(一幅或者多幅);口头语言——孩子的讲述;文字语言——画面上的相关文字(对白、解释、相关情节)。
2.写绘作品中的书写规范(涂改、书写格式)和错别字、错误的音节需要指出吗?需要让孩子先打文字的草稿再誊写过去进行二次创作吗?还是让孩子一气呵成更好些?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马老师说,我们要让孩子大量地读绘本、儿童诗、故事,输入大量的词汇、语言,在儿童创作时就会蹦跳出来,比如仿写儿童诗,因为有了儿童诗的示范与启发,孩子的文字表达最容易获得成就感。并且马老师说不用打草稿,批改后也不用再誊写,因为这样将会枯萎孩子的生命感和表达欲。重要的是欣赏孩子的表达,从内容至形式等等各个方面发现孩子的创造,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兴致勃勃地写绘故事、写绘日记中不知不觉完成文字、标点、格式等的内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