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张岱曾说过:“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没有缺点毛病,不能与其交往,因为这种人不接地气,不真,虚伪。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我有个老同学A,大家都不愿搭理她,只是因为她就是一个装在套子里人,谁也琢磨不透她真实的内心。
你看不出她的喜怒哀乐。她经历了很多人生大事——离婚、患癌症,这些天大的事她都保密得天衣无缝,日常没有人看出任何破绽。
她说话语气总是那么平和、笑容可鞠、慢条斯理。对人不近不疏,做事不徐不疾,用现在一句流行话概括,就是“端着”,摆出一副完美女人的模样。
相反我的B同学倒是非常率性,喜怒哀乐皆挂在脸上。心里藏不住秘密,有难事就和朋友哭诉,然后烟消云散,万事太平。B在同学群里是人缘最好的,呼朋唤友,整天乐乐呵呵。
她常对我说:“我一点不愿意和A交往,她太阴了,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觉得很压抑,让我玩虚的,咱不行。” 这句话说到我的心坎上,我们同学也都有同感。
无瑕疵本应该是人人追求的完美目标,但结果为何事与愿违?因为这样的人往往被视为不真诚。
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去一家公司应聘,HR让他谈谈自己的优缺点,或是长处和短处。大学生找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侃侃而谈自己的亮点和光荣史。
当被问:“你觉得自己有什么短处?”大学生闪烁其词,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他的这种做法让对方很反感。HR 断言这人不忠实,不真诚,从而拒绝了成绩优秀的对方。
现在有句流行语:“德比才更重要,有才无德,小人一个。”真诚,是德的基石,无诚则无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充分说明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自古红颜多薄命”也充分验证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瑕疵,此方面有长而彼方面却是短板。
有时候,人们试图在掩盖自己的瑕疵,岂不知人越精明,而愿意接近他的人越少。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精明,把自己包装得过重,别人反倒不愿意交往或不敢接近,觉得和这种人交往会身心俱疲。
交朋友不怕露怯,坦诚是美德,有瑕疵、有缺点才是人性本色。交朋友是交心,离开了真诚,被虚伪包裹,便往往是逢场作戏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