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谈版权。
题目所说“翻译少”是指中国大陆文革前十七年。
1949年以后,中国全面倾向苏联,西方国家书籍,除早已丧失版权的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等等经典作品外,现代作品的翻译极少,几乎不涉版权交易。
在此,举几本译作为例以概其余:
一本是作家出版社1955年3月出版的《马尔兹短篇小说集》,印数19000。马尔兹是美国当代进步作家,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潜流》(亦有中译本,老步读过)。根据作家出版社编辑部“出版说明”,这个短篇小说集中的七篇小说,除一篇直接译自美国1951年7月号《群众与主流》杂志外,其他六篇均转译自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出版的英文本《马尔兹小说选》。小说译者为荒芜,校者是朱孟实(光潜),都是大陆第一流翻译人选。
再一本是通俗哲学读物《锁住的巨人》,作者是怀特海的学生、美国邓波尔大学教授巴罗士·丹汉姆。原作发表于1953年,这个中译本是从1958年俄译本转译再根据原文校订的,共有三位译者和两位校者,由三联书店1965年7月出版,印数2500。此书书后有一“丙”字加圆框符号,可能是“内部发行”标志;另外,从其印数、白封面不加装饰以及“出版者说明”中强调“如需引用,务请核对原文”等等,可判断其为当年“内部发行”的书籍。
从这两本书可推知,在当年大量翻译苏联作品的背景下,西方书籍翻译极少,而且是从俄文转译或转手,即便在大陆与苏联关系恶化以后仍然如此。所以,当年大陆即便在西方书刊翻译方面存在版权问题,那也是与苏联的交易。
现在回看十七年,简直不可思议,如此之大一个国家,十几年时间内,对西方书籍的翻译寥寥无几,这是怎样的一种隔绝状态啊!
老步想起一位诗人朋友。
诗人对毛很反感,这不稀罕,稀罕的是他反感的原因:他从纪录片中看到毛书房中竟有这么多书,而自己童年少年时代几乎无任何书可读,为此而气愤不已,直至今天仍不已。
今天的状况完全不同了,不要说书籍,连美剧几乎都是在同步上映,时代确实进步不小哇!
2015/2/13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