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418058/2d897c2d0ba83c50.jpg)
最近发现了几本关于读书写作的好书,爱不释手。今天来说一下叶圣陶先生的《写作常谈》。
叶先生用质朴的语言对语文、阅读、习作、文艺等主题,如手剥洋葱般,一层一层详细阐述。文字简洁,深入浅出,用老实的文字,将各个主题的精髓,明确的呈现给读者。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对成人或儿童构建阅读、习作的学习框架很有启示;后半部分对成人提高文学鉴赏力有极大帮助。
书中每一节的文章均可单独为题讨论,可以说篇篇经典,不断更新我原有知识体系,让我受益匪浅。为便于日后查阅,将感悟深刻的点,罗列记录。
1、 写作的认识: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用嘴说话叫说话,用笔说话叫写文章,打破儿童不敢动手写这个关。话本该要好好说的,写文章也同理,老实和明确是最根本的两点。
2、 拿起笔之前的准备工作:
2.1 在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观察的习惯
2.2 在生活中,养成推理、判断的习惯。
2.3 参加社会实践,收集写作素材。
2.4 正确的语言习惯。
3、关于写作:
3.1文章要写的精确和干净。这就要求写作时抓住中心,即写的话句句集中在目的上。必须要说的一句不少写,不用说的一句不多写。其次,将加工后的话,按适当的次序写。
3.2 想清楚然后写。打腹稿,无论是纸上、还是心头的都会帮你理清自己朦胧的印象。
3.3 挑选能写的题目。要写那些了解比较确节的,感受得比较深刻,有益于世人的,不为题目值得写而写。
4、写作方法:
4.1不要在需要表现的地方用说明。
例:只要用了叙述和描写,把引起欢乐或悲伤的经过表达出来(在作者便是抒写了他的情绪),读者读了便起了共鸣也感到了可喜或可悲。不必预先来一个说明,用人物思想、言语、姿态、行动等表现出来(也可理解为细节展现)。
4.2 郑重的写习作,在基础上下功夫。渐渐进步了就写什么“像”什么了,跟画画儿一样,娴熟后能自如的放弃那些繁琐的线条,简要几笔就能画出生动的形象来。这一点毫无捷径。
4.3 以写生的方法学习写作最为有益。所见要真,所闻要切,所感要深,所思要透。写生是直接与物象打交道,工夫到了,手法便会娴熟自如,所以要以写生为主,临摹为辅。
5、关于儿童与文艺:
儿童陶醉于想象的世界,一事一物都认为有内在的生命。
5.1 儿童文艺作品须含有儿童的想象和感情,则易引起儿童的共鸣,使其感动、陶醉其中,而非有神怪和教训质素。
5.2 提高儿童文艺修养
将儿童天生的宇宙观精心保留,一方面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知识,另一方面须以艺术陶冶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象。现实生活虽是必须面对,但决不可一生专尽于生存,否则无心力情思倾注于艺术方面。
6、第一口蜜(强烈推荐此文):
一定要有个机会,将整个心对着湖山、绘画、乐曲、文字等等,而且深入心底,像蜂嘴深入花心一样,尝到第一口蜜,使其难舍,而更益去寻觅,去吸取,永以蜜为生。我认为读书、写作、学习、各种兴趣都是同理,作为家长可以细品其中的道理。
遇到一本书,引起深切感悟,细细体味,使头脑中繁杂的知识碎片得以清晰,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透过文字, 我仿佛置身于民国时期国文课堂,聆听大师对文艺、阅读、写作进行生动的诠释,感受时代背景下大家的思想、理念、价值观。
读到好书是一种幸运,忍不住分享给身边的人,希望更多的人如蜂尝到那口蜜。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