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公(段颎)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拥有如此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
段颎:段颎少时学习骑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举为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有治理之才。后入军旅,戍边征战十余年,历任中郎将、护羌校尉、议郎、并州刺史、破羌将军。与羌人作战先后达一百八十次,斩杀近四万人,最终平定西羌,并击灭东羌。以功封新丰县侯,食邑万户。
贾诩在董卓入洛阳时,被任命为平津都尉,后来升任讨虏校尉。
后董卓兵败,凉州兵将领李傕、郭汜、张济等准备解散部众,悄悄的回凉州老家。这时贾诩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阁下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
随后李、郭等攻入长安,至此汉朝的国运已经消磨的差不多了。王室早已没有任何威望,他们已经成为各路诸侯的眼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王室在手,则可以名正言顺的征伐天下,但要受到各种掣肘,内部忠于汉室的视你为乱臣贼子,外部各诸侯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挟天子以令天下,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到的。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適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
小年认为这就是曹丕看中贾诩并任命他为三公之一“太尉”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这是从龙之功啊!
贾诩此人有诸多争议,裴松之云: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则馀无所附,故前史合之,盖其宜也。魏氏如诩之俦,其比幸多,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今荀、贾之评,共同一称,尤失区别之宜也。
裴松之认为,贾诩品德不高尚,不配与二荀共列。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贾诩与二荀并列也不是没有道理,荀彧是当时文官之首,荀攸又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谋主,贾诩则是曹丕时期的太尉,三者地位可以说是相当。论功绩、能力贾诩在当时也算是佼佼者了。
最后,小年觉得,我们读史书,要带着批判的眼光看,辩证的看待每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再有,小年刚刚开始读史,对于一些事件的脉络研究不是很深,还需要继续努力,给自己加个油!!
贾诩谥号,肃侯。
古代谥号“肃”字有这样的解释: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威德克就曰肃;正己摄下曰肃;能执妇道曰肃;好德不怠曰肃;貌敬行祗曰肃;刚德克服曰肃;身正人服曰肃;法度修明曰肃;严畏自饬曰肃;摄下有有礼曰肃;貌恭心敬曰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