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
文/一笑东方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生的追问,也许你一时给不出答案,却能引起你的思索。已入不惑的年纪,走了很多路,有顺也有逆,但是印象中总有那么几条路让自己过目难忘。
我家门前就是一条路,这条路起先是通往镇上的,许多人,许多车辆都从我家门口走过,热闹自然是有的。这条路穿过村庄,也穿过田野:穿过热闹,也穿过安静,一直与其他的大路汇合。小时候我在这条路边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虽然随即就趴在了地上,后来父亲说起这件事,感慨了一句路没那么好走。我心领神会,父亲十八岁参军,在部队有了提干的机会,然而紧接着遇上的大裁军,所以只好回到家乡,重新开始自己的路。
长大后,我读书放学都是走这条路,我也在这条路上学会了骑自行车,虽然摔了很多跟头,但是成功的喜悦让我忘记了头痛,一路上乡邻们的鼓励与赞美更是让我狠狠地满足了自己小小的虚荣心。我也跟着父亲学会了骑摩托车,虽然好几次车驶进了田地里,甚至有一次和别人家的猪撞了满怀,但是那种骑在摩托车上的飒爽有飞一般的感觉。我也跟着父亲学会了开拖拉机,我也会顺着这条路去田里劳作,拖着平板车拉玉米回家。甚至在这条路上看着自己中意的姑娘举家搬离了农村,含蓄的我们只能微笑着挥手作别,至今无音信,当然也不好有音信。后来镇子重心转移了,这条路渐渐没落,只有记着的人还记着,这条路上有他们的童年,也有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他们记着,我想这条路也记着。
我沿着这条路,去读了镇上初中,又去另一个镇上读了高中。再后来我沿着这条路去远方读了大学,再到工作……可是我越来越懂得,门口的这条路,走的时间越来越少。出门少年郎,归来已华发。功名无一字,著书度生涯。寂寞文章事,冠盖满京华。向来真名士,不须他人夸。
有一年在南昌的周边徒步旅行,偶然间在山中走上一条路。这是一条蜿蜒在山间的路,但是这条路与别的路不同,整个路面有很多一米宽和一丈长的石板铺砌,上面经过无尽岁月的打磨,已然光滑无比,甚至有些地方能照出人模糊的身影。路的两边是丰富的树木花草,无人打理却能自我成畦。当时下着雨,我撑着黄布伞,可是脚下的石板路却无积水,我看着路边,原来石板的缝隙间有很巧妙的排水凹槽,水汇集到路边然后再流入路旁的溪水中,这样的路走起来甚是放心惬意,石板上夜刻了很多字。都是些美好的祝愿,希望自己和别人高中的希冀。
歇息的时候,我询问了当地人这条路什么时候铺砌,而且经历无尽岁月还能保持这么好。他们说,这是一条给那些去赶考的书生修的路。是啊,这样他们会沿着这条道一直走到洪州,走进书院,走到京城,去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成为文官,成为肱骨之臣,为故乡增彩。年龄大的时候,他们告老还乡,再沿着这条路回到故乡,然后扩建自己的庭院老宅,于是大夫府邸就这样在大山深处留存至今,诉说着曾经的显赫辉煌,子子孙孙都与有荣焉。当然也有科场失意的回到乡村,从此一蹶不振。这条石板路得记录了多少喜悦,多少泪水呢。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人有喜忧,路却默默承受,不喜亦不惧。
在我工作的城市,我曾细致的描绘过灵隐寺旁边的天竺路的静谧美好,但是那种路不是时时能去的。我最喜欢走的一条路是我每日上班的路,我这一路从瓶窑苕溪边到临平山下,一路有花开,有鸟鸣,有高楼,有村庄,有小河,有连绵的山,还有匆忙的车群,来往的行人,很是养心。这一路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似乎年年岁岁日日月月时时刻刻都有变化,哪儿多一棵树,哪里少一株花,你似乎都能知晓。尤其经过东塘的时候,我都会看一眼住在水上的那户人家,先前有一条路引向大路,但是也许是怕别人打扰自家的生活吧,主人把那路切断,又用迎春腾蔓隔绝了外界的纷扰,守着自家的这小小的水上桃源……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大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啊,路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其实走在路上,我们难免会有回首来时已然不好回去的感慨,但是别忘了来时的初心。生如逆旅,我们一直在路上,只不过一次又一次踏上行程,来路未知,可是如果此心安好,又何用管他路在何方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