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这几年手一直抖。
尤其是拿东西的时候,比如端碗吃饭,抖的会更厉害。
原先我没有注意这块,以为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直到有一天,奶奶的手抖的越来越厉害了,才引起了家人的注意,觉得应该去检查检查了。
奶奶来南京的第二天,我和妈妈带奶奶去医院检查,挂的专家号,根据医生的指示做检查,先是抽血再做个核磁。
抽血很简单,排下队等一会就可以做,然后当天下午拿报告。
做核磁比较麻烦,得排队预约,我们去的那天是周四,排队预约的是周天,所以我们抽完血就回家了,等到周天再去。
周天拍完核磁还不能当天拿到报告,得等到下周一。
但也没办法,没关系只能按部就班。
所以我就在想,这医院的流程是不是有点冗杂了呢?是不是可以优化一下流程呢?是不是可以再人性化一点呢?
比如,七十岁以上老人看病优先,检查优先,出报告优先。
老人毕竟是弱势群体,另外身体就像一台机器,到了年限了肯定问题比较多,该修的修该换的换很常见,所以得适当地给老人开一条绿色通道来。
好在我们住在南京,住的地方离医院也不远,过来一下也算方便,好在奶奶的这病情是慢性病,不着急,不然这样三等两等的岂不把人急坏了?!
但也没白等,周一挂的这个专家号比较好,医生比较实在,接地气。
其实一个医生的医技如何不用看其他的,一出口便知。
我们把检查报告拿给医生看,医生根据报告来判断病情,判断结果是帕金森症状,一种老人常见病,不过不严重,吃药就可以了,另外也没有其他方法,虽然说可以手术治疗但是对于老人而言就不合适了。
医生给拿了药,让我们带回去吃,另外交待:得按时复查,随访。
帕金森是一种症状,吃的药叫多巴胺,吃这个药有个特点,得依据量来吃,往往是药量越大越有效,但还不能多吃,以什么为限呢?就是病情好转时,那就不能加量了,加量的话会有副作用。
所以得按时复查,根据医嘱来加量。
前两天,又到了周一,我们带奶奶过去。
医生看了下奶奶的手,很欣慰,手抖症状好很多了,以这个量保持吃下去就可以了。
但这个帕金森症状还有个特点,就是只能减缓,不能根除,所以你若指望根除它那是不可能的。
奶奶一听手抖好很多了她也很开心,其实这个她自己也清楚,就是明显能感觉到手不怎么抖了。
临走前,医生交待:继续用药,注意观察,如果有特殊情况随时就医。
看完医生我们准备回去。
这时,奶奶又回头看了下医生,对着医生说,谢谢你啊,把我的病看好了。
医生是个中年男性,应该有五十多岁了,戴个眼镜。
这时我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在医生听到我奶奶说的话后,眼角立马湿润了,可能是被感动的吧?
但被感动也正常,一个将近八十岁的老人忽然认真地对自己的工作表示感谢,一般人都招架不住。
别说医生了,就连我在那刹那间眼角都湿润了。
虽然奶奶口头上总是说不用去医院看,看什么看呀,检查什么检查呀,就这样好了。其实她的心里比谁都想把自己的病看好,只是她舍不得花钱,更舍不得花我们的钱。
这位医生应该也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像他对于这种感谢肯定是听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也许也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感谢中,他庆幸自己是一位医生,庆幸自己可以救死扶伤,庆幸自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不得不承认,医生真的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是一个处处充满着温情的职业。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