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自己常常意识不到,但是教育最大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我们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们终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里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保护自己,甚至于保护他们自己的孩子。
你可能会说:「时间还长着呢,哪有那么快啊。」
没错,说这些还早。但是孩子们的独立性并不是在某一年突然就产生的,而是一个从小学习的长期的结果,需要从婴儿时期开始培养。
这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是由无数微小的进步组成的。
当孩子第一次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时,他就开始明白,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了。这,就是孩子独立的起点。
独立,是一种渴望
或许你一下子想不起来了,但是你的孩子肯定不止一次地尝试过,自己去做某些事情。这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一种本能,他们无意识地追求着、渴望着独立。
也许,你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但是TA已经尝试过自己把勺子拿起来,然后胡乱塞往自己的嘴里、鼻孔里、小脸蛋儿上。
你看见了,没忍住笑了:这孩子就会瞎胡闹,勺子都拿不稳,怎么还想自己吃饭?于是把孩子手上的勺子拿过来,一口一口地喂到ta嘴里。
也许,你的孩子在某一天的清晨曾经说过,「妈妈我想自己穿鞋子。」
你听了,感到又好笑又无奈,然后告诉ta:「再不出门就迟到啦,让妈妈帮你穿吧。」
孩子说:「不!我要穿!我要穿!」
你觉得吵得不行,就快要妥协了,但是转念一想,想到上次孩子自己穿鞋穿了半个小时,想到上次迟到了,想到……
于是你说:「不行!妈妈帮你穿!下次你再自己穿!」
下次复下次,下次何其多。终于有一天,你的孩子不再吵着要自己穿鞋了,乖乖地坐好让你帮忙穿上鞋子。
你发觉了,很欣慰:「孩子终于变得乖了,学会听话了。」
但是啊,这样的「听话」,是以损失孩子的独立性为代价的。
孩子每「乖」一次,就意味着ta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听从我们的建议。
独立,是一种参与
谈到这里,或许你也突然想起来了:孩子也曾想要和你一起做一些什么。
有一天,你的孩子看见你在做饭,对你说:「妈妈,我想和你一起做饭!」
你又笑了,说:「厨房太危险啦,自己去玩吧,妈妈做饭就好啦。」
孩子说:「不危险,我和你一起做吧!」
你考虑再三,想到上次孩子在厨房里差点滑倒了,又想到厨房里有火有刀,摇摇头,说:「乖,自己去玩吧,别进来。」
好吧,要听妈妈的话,孩子犹豫了一会儿,跑出去了。
又有一天,你的孩子发现你在擦桌子,于是说:「妈妈,我帮你擦!」
你说:「好啊。」然后把抹布给ta。
孩子擦完了茶几。「好了,去玩吧,」你说,「妈妈来擦饭桌。」
哦,孩子应了一声,扔下抹布,跑去玩了。
你心里美滋滋地想,我的孩子真棒,还知道体贴妈妈了,知道要帮妈妈做家务。不过ta还小,意思意思就行了,具体的还是我来做吧。
但是啊,孩子开始想帮我们做家务,很多时候不是想「帮」我们,而是想「做家务」。孩子想向我们宣告:「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意味着我可以分担家里的责任了,所以,我想和你一起做家务。
我独立了,意味着我可以作为一个个体参与家里的事务了,所以,我想和你一起做家务。
当ta说「我可以帮你」时,其实和「我是一个大孩子了」「我不是小孩子了」一样,蕴藏了同一个讯息:我想独立,我是一个独立的人。
独立,是一种认识
也许我们没有发觉,当我们拒绝孩子自己穿衣服、拒绝孩子做家务时,无意识地,我们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号:你还小,你能力不够,你参与不了家里的事。
每一次孩子得到这样的信号,就重新认识一次自己:「我还小,我能力不够,我参与不了家里的事」
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这是真的了,直到长大成人,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时,也还是会这么想:
我还小,我能力不够,没有别人的帮助,我做不到。
当他们初入社会,面临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他们会更容易退缩,因为爸爸妈妈从小一直都在给他们这个信号:
我能力不够,没有别人的帮助,我做不到。
他们会下意识地依赖父母,下意识地逃避问题,下意识地拒绝责任。
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总有一天,父母无法提供帮助;总有一天,问题避无可避;总有一天,责任没办法被拒绝。
假如我们把所有的事情都帮孩子做完了,那么当孩子必须离开我们,必须直面问题、承担责任时,他们该怎么办?
信任,是独立最好的催化剂
好在,独立性是刻在人类的骨子里的。不管孩子几岁,他们都渴望着在自己的能力范围里做到独立。我们只要帮助孩子实现独立的渴望,就足够了。
所以,今天启恩君想和大家说的,就是不要错过孩子独立性的萌芽。
当孩子试图尝试自己吃饭,或者嘟嚷着「我想自己穿鞋」时,就是孩子独立性萌发的时刻了。然而,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迫于时间带来的压力,等不及孩子自己去做,然后拒绝的请求。
然而,何不在一个悠闲的午后,陪孩子一起学会拿起勺子吃饭、学会自己系鞋带呢?
独立性萌芽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孩子想参与家庭事务(家务、购物、决策)。
这时,我们就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分享家庭事务了,大人做什么,小朋友也做什么。家务一起做,买菜一起去,做决定时不忘问问孩子的意见。
如果我们在完成日常家务时,总是觉得有些工具和任务太危险,担心孩子受伤,那么不妨自己承担「危险任务」,然后把简单的任务分给孩子。
启恩君给大家的建议只有一点:相信孩子!
因为我们的保护本能,我们很难放手,相信孩子可以做我们认为对孩子来说可能有危险的事情。而且,我们总是会认为,一些事情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不是孩子这个年龄能做到的。
但是,当孩子第一次提出想做某一件事时,就意味着ta已经准备好了,需要的只是学习如何安全地、有质量地完成。
只要把失败的后果控制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内,那么偶尔失败了,还能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承担责任的意识呢!
所以,别担心太多了,相信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独立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