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意:
孔子说:“夏朝的礼仪制度,我可以说一说,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历史资料和懂礼的人才,我就可以旨引以为证了。”
孔子在研究礼制文化时发出以上的慨叹。对于夏商周的礼仪制度孔子是非常熟悉的,因而也相当自信。但是也有遗憾,因为礼仪制度的传承不能单靠一个朝代来说明,要有足够的历史典籍或者有贤人的言语来验证。但由于杞、宋两朝的典籍文献的缺乏,只能对这种古礼持保留的态度。孔子当时欲斟酌三代之礼,以立万世常行之法,而夏不可考,故为是叹息之词如此。
研究考古或者是历史时,往往借助于书籍文献的记载,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比较真实的依据。但是有些时候因时代久远当时状况或者战争或者遗失等种种原因而找不到对当时的文化社会风貌的详实记录,只凭借一些野史或传说是无法对事实进行考证与定论的。
此篇充分反映了孔子对于学问的求实态度。孔子的这种文献研究法对文化传承意义重大。
这也提醒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根有据,威尼斯是做学问。而无论做何学问,都要有这种严谨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此才能找到真理的存在。
实事求是,是做学问的态度,也是做人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做事、做学问。凡事以事实为依据,追索事物的本来面目,还原事实的真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