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感悟读书
《拼图解论语》孔子论孝24-[11·05]闵子一言安家

《拼图解论语》孔子论孝24-[11·05]闵子一言安家

作者: 游梦僧 | 来源:发表于2020-12-26 15:48 被阅读0次

    《论语》原【第11先进篇第05章】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孝顺!外人都赞同他父母兄弟对他的称赞。”

    【钱穆译文】先生说:“闵子骞真孝呀!他的父母兄弟都说他孝,别人听了,也从没有什么非议。”

    【李泽厚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别人没法不同意他的父母兄弟对他的谈论。”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直译】孔子说:“真孝顺啊闵子骞!仁厚,不因嫌隙而出言非议他的父母兄弟。”

    【游梦僧意译】孔子说:“闵子骞真孝顺啊!(为人)仁厚,虽然‘父之漠不关心,母之尖酸刻薄,弟之无动于衷’,但始终不因心生嫌隙而出言非议他的父母兄弟,(以免父母不和、兄弟失睦,以致家庭破碎。坚守孝悌之道,孝敬父母、友悌兄弟)”

    【详解】前文讲到,《论语》将以孔子赞誉一个弟子来为“论孝”作结,此弟子以孝闻名于世,他就是“訚訚如也”的闵子骞。此为些章排序的依据。

    此章之解读,其争议性,绝对排在《论语》解读的前列。解者均未得其旨,所解之意,奇哉怪也,怪也其哉!真可谓一“间”难倒诸学士啊!

    此句百家恐怕孔子地下有知,亦会拍棺欲起——着实是无稽荒谬!

    统而观之,此章有三个解法:一、闵子骞真孝顺啊!人们对闵子的孝行无异议;二、闵子骞真孝顺啊!闵子不为别人挑拨的话所动;三、闵子骞真孝顺啊!人们不认为他父母兄弟说他不孝的话是对的。

    其中,杨钱李三位先生的解释明显是第一种。此种解读,用《论语》的一句话,就可否定之:【15卫灵公篇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察就是为了察明事情本质,而不是人云亦云。

    其实此句,只要对闵子骞“鞭打芦花”(又名“单衣顺母”、“芦衣顺母”)的孝顺故事有所了解,再考虑到孔子说此话的目的,加之《论语》相关的一章,综合考虑,即可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地解释出来。不信,且看本僧“娓娓道来”——欲拔迷雾层层,必须大论长篇!。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15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闵子以孝闻名,为二十四孝主角之一。其人沉默寡言,但言必中肯。孔子的原话是: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版本一:闵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遂遣其妻。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惭而止。

    版本二: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闵损为人极孝。即使后母如此,但他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某年冬天,继母给孩子们做棉袄,而给子骞做的“棉袄”,其实内里填的是芦苇,所以穿之而寒冷无措。一日父亲坐车带他们兄弟三个外出,让闵子骞掌鞭赶车,闵子骞因寒冷饥饿无法正常驭车,马车滑入路旁的水沟内。父亲非常生气,说:“你这个孩子真没出息,穿得这么厚还打哆嗦!看你弟弟,棉袄比你的薄,也没像你冻得那个样子。”喝斥后还鞭打他,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父亲再捏捏另两个儿子的棉衣,心里明白了,父亲知道自己冤枉了闵子骞,而后大骂妻子不贤惠,决定休妻。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只有我一人受冻;母亲离开的话,两个弟弟都要和我一起承受没有母爱的孤单痛苦了)”,最终警醒父亲,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经此一事,痛改前非,一家终得和睦相处。

    一事两版本,细节有出入,但都突出了闵子说的话:“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简单的一句话,穿越千古,仍令人听之而动容。这话,就是故事的重点,也是孔子盛赞闵子的原因。也是正确解读《论语》此章的钥匙。

    咱分析一下故事:继母视继子如仇,从“芦衣”一事,可以推知,她薄待继子绝非一天两天的事,而是长年累月、变本加厉而至此,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闵子之父,则“无智而惑于妻言”,不恤儿女。

    故事所描述的人物形象——继母的恶毒,闵子的隐忍,闵子昆弟的漠视,咱可以想象一些情节。

    虚构情景一:继母因小事,掴了几掌闵子,父亲回家看到,问儿子:“脸红彤彤的,怎么回事?”,继母连忙说:“俺帮他上了点润肤霜。”闵子连忙说:“是的。父亲,这样白里透红的,是不是很与众不同?!”

    虚构情景二:闵子的昆弟,不小心搞坏了家里的电视,父亲回来大为光火:“这谁搞的?”继母说:“小骞骞搞的。”闵子说:“我操……作不当弄坏的”。

    虚构之情景,穿越兼逗趣,但人心物理无违。闵子就这性格:为了父母和谐,家庭和睦,甘于隐忍承受,言语无失,不言挑拨父母兄弟之语。

    父之漠不关心,母之尖酸刻薄,弟之无动于衷,按常人“以怨报怨”的观念来说,闵子骞选择反抗、选择不孝不悌,也是“人之常情”了,无可责怪。但为什么闵子骞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孝之典范呢?无论是元代郭居敬编的《二十四孝》还是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均将闵子骞《单衣顺母》列为第三篇,何解?就因为他不是常人,不行“人之常情”。他不“常”不“凡”的行为成就了他的千古孝名。

    怎么说他的行为不常不凡呢?面对不公,为了家庭,他选择隐忍,不说能挑起家庭纷争甚至破裂的话,坚持履行孝悌之道(对父母孝,对兄弟悌),特别注意这“母”可是继母,这兄弟也只是同父异母之兄弟。这孝及非亲母、这悌及非胞弟,正如《资治通鉴》所赞:“善,闵子骞守礼不苟从亲!”“从亲”即“非亲”。

    闵子骞所为,可谓之为“以直报怨”、“克己复礼”之典范。又岂不受“以直报怨”、“克己复礼”的推行者孔子的高度赞赏呢!

    现在,我们再从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来揣摩他所想表达的意思。孔子是谁?是“诲人不倦”的、有三千弟子的“夫子”。一生致力于行道与弘道。他的所言所行,在于引人就道向善。

    孔子说这话,自然也基于老师的本职——教导弟子行孝道,不能因外部原因(如父母过错)而不为,否则就会陷入“怨怨相报何时了”的恶性循环。孝子闵子真真正正做到了“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有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04里仁篇18】)。

    一般所解,孔子明知闵子之德行,还去拿众人的评价来评价闵子,把孔子搞成人云亦云之辈,岂不无稽,岂不荒谬?!再者,闵子骞行孝的故事中,其父母昆弟对闵子的评价,前后肯定有大转变。这些人所解的那些“人”不怀疑的“言”,是“芦衣顺母”的前言,还是后语?崇尚低调的华夏人,闵子父母不会到处吹嘘,更不会抖自己的臭事吧?又何来“外人都赞同他父母兄弟对他的称赞”呢?!

    咱解读此章字词。原文是“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本僧认为应为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孝哉闵子骞谓语前置即主谓倒装,在古汉语里的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有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加重谓语的语气或感情色彩。本句谓语前置,为了突显“孝”字

    人:通“仁”,仁厚。此为能做到“不间于父母昆弟之言”的根本。

    《论语》论孝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为始,最后以“闵子孝,因仁而不间言”,何谓“前后共言仁与孝,首尾遥相呼应”也

    间:南宋朱子(朱熹)论语集注里言:(“间”同“闲”)闲,罅隙也,谓指其罅隙而非议之也。(游梦僧注:罅隙,嫌隙也)。本僧认为,此解正确非常。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此章“于”字,引进“间言”的对象——其父母昆弟。

    昆弟:兄弟。

     

    “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提取主谓宾,即为“闵子骞,仁,不间言”。“不间言”即“无非议之言”。“无非议”谁“言”?“于父母昆弟”之言。

    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真孝顺啊闵子!(为人仁厚,不因嫌隙而出言非议他的父母昆弟,(以免父母不和,兄弟失睦)。

    最后,孔子说这话是称赞闵子骞的孝行的,重点当然理应是告诉别人闵子骞是怎么孝顺父母的,“不间言”是为了什么?是为免父母关系破裂,父子不和,兄弟反目,目的就是“坚守孝悌之道,孝敬父母、友悌兄弟”(这不是我杜撰,而是故事中就有这样的描写)。所以,为了句子的完整,大可以在句后加上这个解释。

    综合以上多个维度的分析,我们就不难得出此话的本义了!此句本僧所解,绝对称得上是“发前人所未发、辟前人所未辟”。无稽解之纷争,可休矣!

     

    为了明确本章之“言”的主语是闵子骞,不是旁人,《论语》特意另起一章说明之,那就是【11先进篇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闵子真可谓“君子一言安家”也!

     

    详细解读,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之《拼图解论语》,谢谢。

    11先进篇第05原文】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游梦僧直译】孔子说:“真孝顺啊闵子骞!仁厚,不因嫌隙而出言非议他的父母兄弟。”

    【游梦僧意译】孔子说:“闵子骞真孝顺啊!(为人)仁厚,虽然‘父之漠不关心,母之尖酸刻薄,弟之无动于衷’,但始终不因心生嫌隙而出言非议他的父母兄弟,(以免父母不和、兄弟失睦,以致家庭破碎。坚守孝悌之道,孝敬父母、友悌兄弟)”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拼图解论语》孔子论孝24-[11·05]闵子一言安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jg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