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当鱼贩子以后,有了点积蓄,又管亲戚借了一些钱,换了一辆本田轻卡。
以前贩鱼都是在本地的“小打小闹”,如今买了新车,也来一次去外地的“大买卖”。由于不了解批发行情,店主的第一次“大买卖”以失败而告终。新车贩鱼,又腥又臭,店主有点舍不得,就打算改行贩西瓜。
那个时候小县城水果贩子很多,不过专职的瓜贩子不是太多。
店主早有耳闻,昌乐西瓜是潍坊特产,所产西瓜以其早熟、瓤脆、味甜而闻名。而本地西瓜口感一般,再加上成熟晚,这个档期贩外地西瓜还有赚头。
说干就干,要选好瓜需要到瓜地亲选。店主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开车拉着下岗在家的妻子,开始了去潍坊昌乐的贩瓜之路。
店主拿着西瓜刀来到瓜棚,先和瓜农说好,切一个尝一尝,西瓜口感不好就另选一家。毕竟是要拉一车回去,差不多两三千斤。
那里的瓜农很实在,店主的做法他们也能接受,凭真货做生意,买卖两厢情愿。
终于挑到一棚满意的西瓜,店主和瓜农谈好价钱开始称重,装车。店主让妻子记账,每秤一筐,记下斤数。瓜农配合店主装车。过完秤笼出斤数,结账回城。
店主的车开得非常小心,毕竟瓜都在八九成熟以上,尽量行的稳当点,减少颠簸。
白天店主和妻子去找相对繁华的小区门口卖。晚上就把车开到街心公园的一个三岔路口边上。白天城管不允许摆摊,到了晚上管的也就松一些。
瓜好自然就畅销,店主称,妻子收钱。一天能卖近千斤西瓜。那时几乎不抹零,三毛五毛也要,实在没零钱,一毛两毛就算了。妻子面对挑剔的顾客微微一笑说,“你们不在乎三毛五毛,我们在乎,卖瓜不易,挣个辛苦钱,你有三毛,五毛就给俺,没有零的也就算了,没关系。”
大部分的顾客都是买回去现吃,店主应顾客要求在西瓜上切出一又短又小的三角形,让顾客看看,确实是熟瓜,再娴熟地把小三角塞进西瓜口上。
有时顾客就近吃需要切开。这时若是遇到“上水瓜”,店主就会对顾客说,我再给你挑一个,这个瓜上水了。一边挑瓜,店主一边解释,“有的瓜熟透了,又被灌雨水了,心是实的,硬邦邦,不好吃。”
顾客一边吃着甜度不错的瓜,一边翘着大拇指!还有的是回头客,“打门”来找的。这样一来,吸引了不少过路的顾客过来买瓜。
“一个一个来,都有份。”店主一边用他浓厚的山东话招呼着大家,一边把秤好的西瓜放进妻子撑好的方便袋里。妻子坐在车上的一个零钱箱子上,负责收钱找零。两个人忙得不亦乐乎,常常顾不上吃饭,所以吃个西瓜当饭也是常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