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哮喘儿童遭体罚吐血事件“反转”:参与扩散的你应该羞愧吗?

哮喘儿童遭体罚吐血事件“反转”:参与扩散的你应该羞愧吗?

作者: 极客晨星少儿编程 | 来源:发表于2020-06-01 11:25 被阅读0次

    广州一小学老师体罚哮喘儿童,6岁小女孩被折磨到吐血抢救险些致死,很可能留下后遗症——昨天引发众怒的热点新闻事件相信大家都看过了,今天凌晨,事情已经有了初步调查结果。

    图源:当事人微博@小岛里的大海

    虽然之前我们提到,整起事件中也有质疑的声音,家长可能会为扩大影响力而夸大部分事实。但没有料到的是,家长的片面夸大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要更严重。

    家长的描述

    女儿因遭体罚吐血、凌晨两点被老师威胁殴打、送老师6万元等情节均为谎言,触目惊心的衣服血迹是用化妆品和水伪造的,孩子目前精神状态良好,家长也没能拿出孩子哮喘病史证明...

    图源:微博@广州白云公安

    为小女孩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相信很多人看到调查结果后都会感到心情复杂。无数陌生人因同情小女孩的遭遇而流泪、愤怒、发声,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只是“被当枪使”。

    事件恶劣吗?非常恶劣。要知道,事情在一整天的发酵扩散后,信息覆盖人群足以达到千万量级。

    用夸大的事实引导舆论暴力,消费网友的善良和同情,给涉事老师带来远超其行为后果的伤害,无论哪一条都不单单是轻描淡写就能翻篇的事。

    由此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是,公众对网络爆点事件的信任度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舆论曝光如果也沦为“狼来了”和“摔倒老人扶不扶”的谎言与欺骗,无疑是堵上了后续舆论求助者的门。

    从这一点来看,这位家长的行为已经属于“作恶”的范围了。

    老师究竟有没有体罚学生?体罚的程度又如何?这些是我们不应该放弃关注的点。即使描述被刻意夸大扭曲,现实中的错误依然要承担对应的后果。

    那家长应该被谴责吗?毫无疑问,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也必须接受与此相对的惩罚。

    家长之前的自述

    但在这之外,我们也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比如有人觉得,事件发酵到这种地步突然“反转”,都怪大家没有脑子。

    也有人提到,之所以会有一边倒的舆论状况,是因为在群体激奋的情况下,质疑的人首先会成为众矢之的。即使是合理质疑,也会被挑刺、攻击,最终无法激起浪花。

    事情发酵过程中的合理质疑,为什么又没能成为社会事件中舆情一路滚雪球的限速器?

    我们不妨回望一下之前引起群情激奋后又“反转”了的事件,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其中脉络或许能看得更加清楚。

    2017年年底,“红黄蓝”事件沸沸扬扬:家长发现孩子身上有被老师虐待后留下的针眼,由此打开了园方“喂食药物”、“性侵幼儿”的内幕。

    孩子身上留下的针眼

    “集体猥亵”、“下体红肿”...幼儿们的遭遇让无数人心疼,大家根本压抑不住内心的情绪,主动站出来发声呐喊。而随着更多人参与性侵一事“曝光”,沸腾的舆论再一次被推上了高潮。

    当时流传的“实情”

    祖国的花朵在首都都得不到保护,又怎么指望其他地方的小朋友都能健康成长?

    本该保护人民的一方反倒成为加害者,普通人难道不配拥有正常的生活吗?

    当时流传的“实情”

    事情后续如何了呢?很多人的记忆里这件事的黑幕可能一直没有散去,翻看官方通报会发现,虐童一事属实,涉事者已被刑事拘留。而“给幼儿投药”、“集体性侵”等都属于谣言编造。

    微博@平安朝阳

    但这并不能成为安抚民众的定心丸:不仅在当时没能让所有人都信服,时至今日,依然有人不知道已经辟谣,认为当时的性侵事件是被权力一手遮天强行掩盖。

    同样,2016年,一起女大学生坠楼事件点燃了舆论。这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是“集体凌辱”和“校园暴力”。

    和很多类似事件一样,许多“亲历人”、“当事者”都选择站出来主持公道,故事也很快被塑造成一部分人想要的样子:女孩经历同学欺侮后,悲惨去世。

    虽然也有人摆证据提出质疑,但是在“要求惩治犯人”的大环境下,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释放情绪,甚至人肉“加害者”,施加网络暴力。

    当年事件也给出了最终的通报:判断无打斗痕迹,死者损伤符合摔跌特征,没有所谓的“殴打伤痕”。但显然,发酵后的舆情依然没能对通报达成统一的信任。

    同样的,我们还看到,女童被欺负,家长说孩子眼睛被塞了几十片纸。而之后调查表示,塞那么多纸片“理论上不可能”,医生回忆,没在女孩的眼睛里发现纸片。

    “疑因妻子游泳时被撞到,男子在游泳池中按着小孩打”视频中的妻子,不堪谣言骚扰自杀离世。而真实情况是,妻子在游泳池被孩子骚扰,家长随之到夫妻俩单位闹事,最终连同舆论一起逼死了她。

    当然,无论是上述的哪个事件,我们都不是要给加害者洗地。

    即使是后续更多信息披露后围观者感到被“反转”,只要之前加害的情况属实,就绝对应该得到对应的惩罚。但惩罚绝不应该在传言与网络暴力中得到实现。

    同时也要看到,在施害者-受害者这条如此极端的关系链上,不要凭一时情绪激动盲目定论,一味地去扣非黑即白的帽子。

    加害者一定该死,受害者一定无辜——在心中代入完美“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形象,反而相当于自己遮住自己的眼。

    既然情绪之上所有人很容易被带着跑,恶意会带来实际伤害。那之后遇到类似事件又应不应该伸出援手呢?

    要帮,但要有度,遇到可能导致网络暴力的度要警醒。带着鉴别先送出善意,让事情维持在热度上,但同时不要做出过激的表态,等待真相揭晓,或许是相对合理一点的方法。

    图源:微博@银教授

    回到最开始的体罚“哮喘”儿童一事,事到如今需要拆成两件事来看待:体罚一事如何继续调查,以及传谣一事该如何合理追责。

    而再一次值得我们强调的是,因为更多具体信息披露而导致出现“反转”的事件里,发酵过程中的合理质疑,究竟为什么没能为舆情发展“限速”?

    首先我们知道,同情与愤怒是人之常情,既然对现有状况的认知完全建立在信息的获取之上,难免会与真实情况有所偏差。

    而在裹着激奋的舆情大环境下,任何偏差导致的情绪爆发都将势如火烧燎原,过激想法也会随之愈演愈烈。

    网友互相认同的评论

    于是,因为新消息出现导致事件出现“反转”的情况不再那么“稀有”。在反复多次的事件反转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况:

    -带着情绪互相攻击,导致没人敢冒着被骂的风险进行合理质疑

    -过于激奋,以至无法听取任何与自己期望不符的声音

    -质疑者对反转喜闻乐见,以预言家的姿态蔑视、嘲讽贡献了“无脑”热度的人

    -事情反转后,指责所有参与者之前都是传谣,枉顾参与者也只是被有心人利用了善意

    在同情受害者的同时,事件关注者也开始互相伤害,以反转为契机笑看别人的“打脸”和“质疑”。

    图源:微博@小羊爱吃酱肘子

    但是不妨思考一下,在事件结果出来之前表示质疑的人,看到事情反转,应该带着优越感沾沾自喜吗?

    情绪激动下帮助扩散消息、转发发声的人,应该被骂做“没有脑子”,被无情嘲讽吗?

    回顾整件事情之后我们或许应该认识到,比起自己头脑清醒有理有据,占住鄙视链的顶端“俯瞰众生”。

    更重要的是,大家能不能互相都对合理的质疑和与自己不同的看法再宽容上那么一些。

    毕竟,一次次的“反转”中我们都能看到,当所有人都红着眼冲向同一个地方时

    质疑与不同意见的存在,可能是在事情无法刹住之前的,唯一的限速器。

    极客晨星少儿编程

    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让孩子通过学习编程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赶紧行动起来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哮喘儿童遭体罚吐血事件“反转”:参与扩散的你应该羞愧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pj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