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班之后干什么?
-做皮子。
-周六上午休息干什么?
-做皮子。
-周天放假做什么?
-做皮子。
以上,是这几天活生生的写照。
以下是事后大拇指的特写。为了缝边,我的手指头肿了!肿了!肿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样才能体现出我对皮具那深深的热爱之情。
英勇就义的手指头这是羊年的最后作品。灵感来源于名创优品里的皮包综合体。
灵感来源当时在店里面闲逛的时候对着货架上的商品各种吐槽,嫌弃人家做工不够精致、样式老套。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这种样式的包我也能做。就凭着这样一股劲头,花了整整4天时间完工,其中3天都是在缝缝缝当中度过的。
最后的结果非常圆满,今年回老家过年就靠它了。
由于是第一次着手尝试这种大型包,且身边只有最基本的工具,于是在版型设计上走简约风,全部材料就是1片包体,2个侧片,2根长条带子,2个安装四合扣小舌头。
其中侧片分别在两侧角的位置裁个豁口用来定型。
其中由于无法确定粘合的具体位置所以包体那一片皮子的长度留出越5厘米的富裕。事后发现此举非常明智,包体完工后,开口处均留有富裕,是的整体更加好看。
图纸征用了洗手间的台子当工作台。
裁好的成品将2个侧片和包体粘合,不难,只要细心即可。
将包体粘合 粘好之后然后是比较繁琐的打洞。
由于包是立体的样子,较长的边还可以放到平面上打,快到拐角处一点办法都没有,后来只能先将需要打孔的位置确定好然后用一个头的菱斩当锥子使,一个一个洞的扎。
期间就算使用了树脂胶粘合,还是有4、5处开口,在打洞期间粘合这个步骤还在一直反工,弄的我非常郁闷。
打好洞接下来就是最大的工程——缝线。
这一缝就是整整3天,这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从最开始用手进针、拔针,到后面大拇指的螺纹面碰东西就疼,只好用钳子代替这一步骤。
用手 用钳子其中的艰辛就不多啰嗦了,结果总是完美的。
正面 侧面将包体都缝好后,剩下的就是将零件安装上去。
第一步是把用来封口的小舌头与开口齐平缝好。此处要注意的就是四合扣安装的方向。
简年5:皮具记(十三)——挎包+卡包2.0 简年5:皮具记(十三)——挎包+卡包2.0第二步先将包带粘合后再用拉线缝合。
包带粘贴 包带打洞 包带缝合本来到这一步就算是大功告成了。但是在实际试用的时候,对包带的细节不是很满意。
因为是冬天使用,外面的大衣穿的比较厚,所以包带当初设计的时候就比较长,实际当中会感觉一层皮子有些单薄。尤其是一旦包带从肩膀上滑落的话容易挂到其他物品上。
最后决定干脆将包带最顶头的位置2层合并缝合一下。
包带固定将以上步骤全部完成,新的皮包就这么做好啦。另外配上前面做的流苏,简直完美,心中满满的成就感。
成品图其实算起来这个包的样式非常简单,但架不住这是自己亲手做的啊。手边没有常用的皮包五金配件,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手缝拉线搞定。从此之后,再也不用担心缝线的问题了。
或许真的是大量的练习产生了效果吧。
另一方面在做包的过程中有些许收获:
1、当剪裁大面积的皮革时,常用的垫板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这个时候只要有瓷砖地就可以,最好是客厅那种的大块瓷砖。我使用的是美工刀,直接将瓷砖当作垫板在上面随便划一点问题都没有。
2、在包体的打动过程中,特别是遇到转角这类无法摊平的地方极其痛苦。后面我想了一下,觉得可以先将外皮的洞先打好(最外边因为不确定边界可以少打几个),在粘合之后沿着之前打过的洞再打一次或者用一个头的菱斩挨个扎都会轻松很多。
最后,像是这些手工作品的产生,就是需要平时大量的练习,以及勤动脑筋思考才能有更佳优秀的作品出来。
下面秀一下在皮包完成之后随手做出来的卡包2.0。
在做完打包之后,其他任何小物品简直就和消遣一样简单。
这次做的这个小卡包主要是满足一下1.0版本的遗憾之处。特点是中间用透明卡纸镶嵌,以及加上从参赛牌上拆下来的一个钥匙扣。
图纸 裁剪制作时先将透明卡纸(是从一份废弃的文件上拆下来的塑料封面)粘到挖空的部位,同时另一块料子上 的长条穿过钥匙扣粘好。
简年5:皮具记(十三)——挎包+卡包2.0接下来将透明塑料卡纸与皮料缝合。将另一块皮子的长条也缝合好。
简年5:皮具记(十三)——挎包+卡包2.0 简年5:皮具记(十三)——挎包+卡包2.0最后再将两块皮子缝合在一起就行了。我当时还特意将表面最上层增加了一条装饰线。
完工下图是1.0版本和2.0版本的对比,明显能感觉2.0要高大上一点。
1.0和2.0的对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