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心理
江苏24岁男子跳楼,“不跳不是人”起哄者被处理,每年30万人自杀

江苏24岁男子跳楼,“不跳不是人”起哄者被处理,每年30万人自杀

作者: 唐话坊 | 来源:发表于2023-06-30 14:22 被阅读0次

    据报道,6月29日,江苏苏州吴中区木渎镇一名24岁小伙,从某小区二十多层楼顶纵身跃下,不幸身亡。

    该小伙从下午17点左右开始,一直站在楼顶哭泣流泪,犹豫徘徊,直至晚上21点左右,决绝地选择了轻生,彻底离开了这个爱恨交加的世界。

    据新闻显示,事发之初,该男子行为就引起群众围观。在接到报警后,相关部门遂迅速赶赴事发现场救援,但可惜的是,依旧未能挽救男子生命,甚为惋惜。

    但在此救人的关键时刻,却有一名粉色短袖、黑色长裤的大爷,高喊着扎心一言:“跳啊,你不跳不是人”。同时,围观者中间,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不知大爷为何会突然蹦出犹如“间接杀人”的刺耳言语?这是激将法,拯救男子莫轻生?还是围观等着看“事故”?看一看跳楼死人的惊心动魄“故事”?

    从男子跳楼身亡的结果来看,大爷的行为,显然是上述推测原因中的后者。

    从法律层面来讲,大爷的语言刺激,难与男子跳楼身亡构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难以追究大爷刑事责任。但按照有关律师的解释,其起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可以治安处罚,最高可处15日以下拘留,并罚款1000元以下。

    6月30日晚间,苏州市吴中分局发布通报,67岁的沈某因发表不当言论,被依法处行政拘留。

    从道德层面来说,显然大爷的言语既肮脏,又让人鄙视,理应受到强烈的道德谴责。如果说,突然某天,大爷自己的孩子也站在楼顶,面对生死的艰难抉择,其是否也会作出此举去“挽救”自己的孩子?

    也许多数人认为,在此危急揪心的情境下,只要是位具有爱心且理智思维的正常人,都不会轻举妄动,更何况还会选择作出此等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间接杀人”行为。

    据部分网友透露,在男子跳楼的瞬间,母亲当场晕厥。

    至于跳楼原因,则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为情所困,在等待跳楼的四个多小时里,一直在等待自己心爱的女孩出现,但可惜未果。在扔掉书信之后,选择轻生;也有的说,其为学生,因考试失利,心理难以承受,因而轻生。后被证实,均是谣言。

    据苏州网络联合辟谣平台发布公告,男子因家庭琐事才选择极端方式,跳楼结束生命。再进一步的细节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权威调查。

    抛开此个案,其实近年来,据新闻报道的年轻人跳楼自杀事件不在少数,只是可能未引起有关人士和团体的共同关注。

    据今年4月份的新闻报道,日本财团于去年对18岁至29岁之间的年轻人进行自杀网络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曾认真考虑过就此结束生命。由此可见,年轻人自杀的现象,在日本已然演变成了社会问题。

    那此种情况目前在中国到底怎么样呢?会不会要好很多?通过窥探部分数据,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据新闻报道,根据历年相关数据推算,目前我国每年选择自杀的人数应该是在28万至30万左右,其中青少年可能占到三分之一,即大约10万人左右。

    据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已有超95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在这每年自杀的人数中,因患抑郁症而选择轻生的人数大约占到40%,即12万人左右。

    尤其是在今年的4月4日,来自河南、河北、四川、福建且互不相识的3男1女,年龄从22岁至33岁不等的4名游客,选择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玻璃栈道集体跳崖身亡,且在此之前已服毒来看,也许更能说明部分的社会问题。

    虽说女子在跳崖时被制止,但因抢救无效,终还是不幸毒发身亡。

    当时此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为何他们会如此决绝?选择集体服毒跳崖也不愿继续存活?从后来的资料来看,这恐怕成了未解之谜。

    在这些自杀事件的背后,关系着教育、医疗、家庭关系、人际交往、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很难从单一的某个方面解释或者解决此类问题。

    这些都是钱惹得祸吗?大部分可能是与钱有关,但全让钱来背此锅,恐怕有点不符实际。就像亿万富翁张朝阳,即使如此有钱多金富圈子,名校骄人高位子,但依旧曾是抑郁症患者,表示自己活得很痛苦。

    同样,不难发现,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钱包鼓鼓、脑袋空空的现象似乎愈发突出。如果物质生活是硬件,精神世界是软件,那现在就好像存在硬件与软件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出现不少“死机卡壳”的现象。

    尤其是前二三十年,城市规定只能生一个,农村基本最多只能生两个孩子。结果就是导致不少家庭,孩子成了家中的“土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了常态,溺爱成为习惯,受宠集于一人全身。一旦经受社会的丁点风吹雨打,就当起了“逃兵”,甚至为此寻死觅活,放弃生命。此类现象,恐不在少数。

    当然,更多的可能还是心中缺少透过的“温暖阳光”,没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气,或者说找不到方向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即“被需要”,这可能也是重要原因。

    同样,曾经的心理创伤,或者童年的阴影,同样不容忽视。也许是缺少父母的童年陪伴、学校的立德教育、社会的帮扶关爱等。也可能因生活压力巨大,导致被掐灭生活的希望,进而选择了极端的逃避方式,草率终结一生。

    个案的背后,折射和反应出的社会问题,也许才是关注的重点。

    “金钱至上”的扭曲价值观,一旦与人性的贪婪自私结合,估计很难有人抵挡此诱惑。人为其“疯狂”,也就有了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苏24岁男子跳楼,“不跳不是人”起哄者被处理,每年30万人自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xt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