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设计
保育活化—传统文化的模因传承

保育活化—传统文化的模因传承

作者: 素衣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8-31 18:23 被阅读153次

    最近接触到一个概念,叫“保育活化”。“保育”,是指对地方传统文化如建筑、文物、技艺、文脉肌理等的保护;“活化”,是指让传统文化在保留下来的同时,仍可以有实用功能,焕发生机。近期深圳华美术馆的展览“另一种设计”,以及香港前中区警署(大馆)建筑群的展览“大馆一百面”,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保育活化案例,值得细细品味。

    图源:笔者拍摄 图源:笔者拍摄


    尘封一隅到光彩瞩目—小角柜的大蜕变

    2016年底的一天,广州从化乐明村,一位老人的家后院。草丛里,几只母鸡咯咯蹓跶,掩映其中的一只废弃角柜成了它们的游乐场。那只角柜,在风吹日晒雨淋中黯淡了形色,但那浓厚的黄蓝配色、讲究的形状构造、美而“无用”的雕饰线条,仍轻易攫住了观者的视线。

    “那只角柜”本柜  图源:笔者拍摄 当它被发现时

    由此,驻于当地的公益艺术项目“源美术馆”增加了一个子项目——角柜计划。他们找到一些对本地传统木工技艺有兴趣、有情感的村民,联合收藏家、艺术家、设计师、艺术爱好者,进行参与式再设计。参与者可定制某个色调主题,如“弗里达”,项目团队按此主题从弗里达自画像中提取出红、黄、蓝、白色调,为角柜配色,再由村民制作。传统角柜款式与现当代艺术元素融合,碰撞出奇妙的视觉效应,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定制角柜,配色主题源于弗里达自画像、空城纪雕塑、小马宝莉等。 图源:笔者拍摄 “弗里达角柜”  图源:微信公众号“源美术馆”《乐明角柜源流考|物是人为》

    角柜的命运,原本正默默走向朽坏与失传。村民家里,乡村手工家具正被家私城里的工业流水线板式家具取代;原生态木工技艺,也似乎难以成为足够合算的谋生方式。而现在,有赖于角柜项目的保育活化,它们的生命流转,焕然一新。

    百年大馆,老中环的流金岁月

    看过成龙经典电影《A计划》系列,多半会对男主角所在的那座警署印象深刻——英式风格的历史建筑,由英籍高管、华人和印度警员结合而成的警界生态,英国殖民统治与本土市井文化交织的世态人情,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令人百味杂陈。这座警署的原型,就是位于中环荷里活道的前中区警署建筑群,港人称之为“大馆”。

    片头,警察部队接受检阅 图源:电影《A计划续集》 “检阅广场”故事箱,介绍了这个充满仪式感的场地  图源:笔者拍摄

    大馆,由前中区警署、中央裁判司署以及域多利监狱三组建筑组成,始建于英国殖民统治初期,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被列为法定古迹,并于2006年结役。经过香港赛马会和香港政府合作、逾十年的保育活化工程,今年重新开放,变成融文物古迹与艺术场所于一身的崭新面貌。

    俯瞰大馆全貌  图源:《大馆访客指南》 原警察总部大楼,现作展览与商业用途。 图源:笔者拍摄

    大馆开放后的首个展览“大馆一百面”,将视角从大馆辐射到整个中环,以“口述史”的形式,采集了当年在此工作过的人员和周围街坊对大馆的种种回忆,编织出一幅充满鲜活故事与浓厚人情的历史画卷。

    “大馆一百面”展览 图源:笔者拍摄 展览设置了很多有趣的互动  图源:笔者拍摄 插画师“飞天猪”的手绘诙谐有趣  图源:笔者拍摄 在“茶餐厅”,寄出一张来自老中环的明信片  图源:笔者拍摄

    而馆内常设的历史文物导览,也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着这一个见证香港司法制度发展的独特场域。事实上,即便没有任何文字辅助,身处这个历史空间,静静感受这沉郁厚重的氛围、流畅优美的建筑线条、粗粝压迫的高墙、逼仄气闷的囚室,你都能听到它在默默诉说着多少故事。

    警署的拱形长廊,港片经典场景  图源:笔者拍摄 转角处,一株细枝横逸斜出  图源:笔者拍摄 小小囚室,密密天窗  图源:笔者拍摄 囚室走廊,又一个经典场景  图源:笔者拍摄 西西弗斯式的惩戒手段,虚无乃最大痛苦  图源:笔者拍摄 高墙根下的小马扎  图源:笔者拍摄

    大馆的保育活化工程,除了通过高水平的修葺手段保留历史建筑原貌,重现昔日光彩,还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改动和再设计,将两栋新建筑嵌入大馆建筑群中,成为艺术文化活动场所,让世人有更多机会常来这里体验文化生活。由此,人情味在这里重新“活泛”起来。

    简约工业风的新建筑融入其中,构建文化艺术场域  图源:笔者拍摄 部分囚室打通,巧妙改造成酒吧  图源:笔者拍摄 老建筑里的优雅酒会  图源:笔者拍摄

    文化模因—生生不息的繁衍交互

    保育活化的意义,我认为可以从文化模因(meme)的角度来理解。文化模因就像生物的基因,具有独特性。传统文化若得不到很好的传承保护,其文化模因便会逐渐消失,如同物种灭绝。若能在尊重其独特性的前提下,将之与其他文化模因进行碰撞、交互、繁衍,便能让其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这比成为橱窗中冰冷的标本,或动物园里濒危的动物,要好得多。而若能为人类文化模因库多保存一个具有繁殖活力的独特模因,或许就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推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金虞:图片拍的不错,有身临其景的感觉:+1:文笔流畅自然

      本文标题:保育活化—传统文化的模因传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je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