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炒菜薹,是我很喜欢吃的一道“名菜”。
我们这里所谓的菜薹,通俗点说法就是菜心,是从小青菜的心里面长出来的带花的粗壮部分。
一般在正月下旬,随着气温的回升,菜地里大多数青菜的中心部位会很自然的长出一根直的菜薹来。
菜薹是顺应季节的,青菜的抽薹也有它一定的时限性。
恍如在一夜之间,冥冥中似乎得到了某种号令般的,菜地里的青菜陆续冒出了它青青的未来得及开花的菜薹,且一天比一天长得敦实、粗壮。
从抽薹的第一天开始,人们若几天不去掐它,它就会疯了似的往上窜高,直至开出来黄色的小花。
春暖花未开,正是菜薹上市的最好季节,也是食用菜薹的最佳时间段。
不同的青菜品种长出的菜薹,在菜地里站立的姿势也是不一样的。
菜地里一种看起来长得很清秀的青菜,农家是叫什么青的,好像是专为菜薹而生。
它的菜薹长得很臃肿的样子,粗壮而独立,一根上细下粗的茎秆,就那么笔挺的立着,一棵就长那么绝无仅有的一根,没有旁支,是卖相最好的种类。
而其它的一些青菜品种,到了这个时候,菜心里面也会长出菜薹来。但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并不惹人喜爱。
人们在摘菜的时候总是会选择性的跳过它去,只是到了没得选择的时候才会伸手去摘下它来。
菜薹长出的初期,从菜地里摘回来的新鲜菜薹,食用方法很简单。先用清水洗净,就那么整根从上到下,直接切成小段备用,腊肉下锅煸炒一小会儿,下入切好的菜薹,翻炒几下,一盘香喷喷的腊肉炒菜薹就出锅了。
后期的菜薹,茎秆就慢慢变老了,采摘回家后,就得选择性地摘取了。粗壮的腰身要掐断留下,开花的嫩头可以直接炒食。
被掐断的菜薹腰身,必须撕去它的外皮,露出里面白色的肉质,还是那样的细嫩。
这多了一道工序的半成品,才是腊肉的最佳伴侣。去皮后的菜薹斜切成薄薄的片状,切上几段青蒜,配上切成薄片的腊肉,不用放酱油,翻炒几下,出锅装盘,色香味俱全。
由于去年的老猪行情看涨的缘故,加上农家爱吃的黑猪肉稀缺,一般家庭大多都没有腌制腊肉了。
没有了腊肉的炒菜薹,似乎缺少了点什么。无奈现实如此,将就着吧。
那也得想法变着点花样去做,可以放点耗油,临出锅的时候再加点鸡精,加点小葱。咦,这素炒菜薹也是蛮香的嘛。
刚被揪掉菜薹的青菜,每棵菜只剩下由几片菜帮组成的空壳,菜地暂时性的显得有些空荡,有些狼藉。
“菜无心可活。”狐狸精都知道这是事实,过不了几天,在日月星辰的关照下,它又神气活现地长出了新的幼小的多枝嫩薹来。
所以,菜薹有个优点是可以多次采摘,但要采的及时。
菜薹还有个很大的弱点,就是它老得太快。长高的菜薹顶端渐次开出了黄色的小花,开花的菜薹时间长了没来得及采摘就不能吃了,因为它的外皮会逐渐老化变硬,如同草筋般的咀嚼不动。
近年,还有一种我们叫做“苔菜”的外来引进品种悄然出现在一些菜地里,这种菜没有任何菜帮的佑护,根根直立向上的菜薹,全身呈紫红色。
这种菜薹炒熟后,里面的汤汁也是红色的,跟红苋菜的颜色差不多,其实它的真名就叫红菜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