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开始,翻开了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中学阶段就应该反复阅读作为学习指导用书的经典著作,我竟然晚了几十年才看到,真的是感慨万千,希望正在读书或者打算读书的朋友都去看看这本书,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读书?应该怎么样读书?以及阅读的最终目的。
第一篇读后杂记介绍了读书的四个层次,包括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今天,我们主要介绍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在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有四个基本的阅读规则,通过这四个基本规则,能够提供读者对一本书架构的认识,理解要明白一本书的架构是有阶段性的进展的,能帮助读者回答关于一本书的一些基本的问题。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判断所读书籍的类别,虽然适用于所有的书籍,却特别适合用来阅读非小说、论说性的书籍。那么,应该如何运用这个规则呢?一开始,要先检视这本书--用检视阅读先浏览一遍,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然后最少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以及索引。如果这本书有书衣,要看看出版者的宣传文案,这些都是作者在向读者传递的关于书籍的讯号。 阅读书名,可以让读者在开始阅读之前,获得一些基本的资讯,列在一本书前面的那些章节的标题,可以进一步放大书名的意义。但这些还不够,除非读者能在心中有一个分类的标准。现在主流的主要的分类方法:一种是虚构的小说,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在论说性的书籍中,又可以更进一步将历史从哲学中分类出来,也可以将这二者从科学和数学当中区分出来。所以,书籍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大类五个种类。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者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任何一本值得读的书,都会有一个整体性和组织架构,这就是说你要尽量简短地说出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或者说要找出本书在干什么,也就是发现这本书的主题或者是重点。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两个事情需要提醒每一位读者。首先,任何一位作者,特别是好的作者,会经常想要帮助读者整理出他的书中的重点;其次,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诠释,没有哪一种一定对,毕竟,虽然是同一本书,但是对于每个阅读者来说都是不同的,如果这种不同通过每一个读者的不同诠释来表达,豪不足为奇。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这个规则要求读者将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按照秩序与关系,列举出来。根据第三个规则可以有一套运用的公示,这个公式是可以通用的。比如,根据第三个公式我们可以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1)作者将全书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谈的是什么?(2)每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多少个段落?(3)在第一个部分的第一个段落,作者有几个重点,每个重点是什么?等等。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者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者许多答案。作者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告诉你他的问题是什么,就像他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给你他的工作果实,也就是答案。但是作为读者,你应该有办法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主要的问题很复杂,有分成很多部分,你还要能说出次要的问题是什么。换句话说,遵守规则四,能让你和遵守前两条规则产生前后呼应的效果。
小结
分析阅读的这四个规则其实是用四个步骤来掌握一本书复杂又未划分的架构。第一个规则——依照书本的种类和主题做分类——反应的是书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既然书本所要传达给我们的知识不同,对我们的指导方式也会不同,我们就应该学习以适当的不同的态度来阅读不同的书;第二个规则——用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是在指导你注意一本书的整体性,一份说明清楚的摘要会指出全书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你看不清楚这些构成部分,就没法理解全书;第三个规则——按照顺序的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则在强调一本书的复杂性,不只是将各个部分排列出来,而且要列出各个部分的纲要,因为,除非你能掌握全书各个部分之间的组织架构,否则你也无法理解全书。如果你已经在运用规则二和规则三,那规则四——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但是重复说明这个规则很有帮助,你可以借此用另外一个角度来了解全书与各个重要的部分。
上文已经说明也解释了阅读的前四个规则,这些也是分析阅读的规则,当你运用这些规则来阅读一本书,或者任何又长又难的文章的时候,你就完成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踏上了自主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