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说过,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青春这个词,好像无论什么时候被提起来,都会觉得万般美好。
因为藏在这个词背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好像也因此,青春剧总是比别的剧更容易受到欢迎。
但是,如果现在有一部没有当红明星坐镇、没有大牌导演撑腰,甚至连炒作宣传都没有的青春剧摆在你面前,你会在纷杂耀眼的众多剧目中独独为它停留吗?
估计可能性不大吧。
可是如果我说,就在宣传极度不到位的情况下,这部剧纯靠自身优势便拿下了豆瓣评分8.8分的好成绩,成为2016年度豆瓣评分最高的大陆剧。
那么,现在,你是不是有一点兴趣想要了解一下,这部剧究竟好在哪里了吧?
这么神奇的存在,就是我今天要说的这部剧——《一起同过窗》。
01 我的室友都是奇葩
其实,我们看剧,更多的时候看的就是人物。
人物立得住,才能衍生出好看的情节和故事。
这部剧在人物塑造上,显然是成功的。主角们性格迥异,没有绝对的正面角色或是反面角色,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凡人,真实而立体。
男主角路桥川是个长相还算不错、随时随地自带弹幕的男人。一言不合就尬聊,一言不合就吐槽,闷骚无疑;
路桥川室友之一的余皓,堪称八卦大喇叭,就没有他不感兴趣的八卦。精致爱美,贱萌贱萌的,每天都把“你皓哥”和“最好是”挂在嘴边。
明明是个潮汕富二代却说着一口标准的东北话,为身边直男朋友的穿衣品味操碎了心。
我真的超喜欢他这个角色,只不过他那尚不明确的性取向让我望而生畏。
路桥川室友之二是个留级两年的老学长——肖海洋。他性格洒脱,脾气火爆,爱憎分明。
外表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实际上心思十分细腻,原则性极强。
每天绞尽脑汁,想着怎么能多加几个学分不被开除。
不得不说,这部剧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路桥川室友之三的这位毕十三了。
奇葩二字都不足以形容这个人的存在。
他这个人本身,就像冷笑话。
比如,他懒得理别人的时候,就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讲“狼来了”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有很多很多的毕十三式的版本。
只要是他讨厌的,他就会在这个故事结尾告诉大家,这样的人会死亡。
比如,他讨厌潘震,就会不断的去问他一句话:“馒头好吃吗?“
问到对方都不敢吃馒头了。
比如,他想加入体育社,却因为跑步时间不达标没能合格,于是他自己成立了一个散步社。对,就是我们知道的那个散步。
比如,说是给寝室的人讲期末考试重点,结果讲了一晚上作者人物生平。
这个人,看起来总是莫名其妙,不按套路出牌,却默默承包了整部剧的笑点。
女主角钟白是个坦率耿直、外刚内柔的女汉子,喜欢直来直去,自称是个没有女人味儿的姑娘。
这个角色我自己代入感最强,大概是,我们性格里,有很像的地方吧。
钟白室友之一的林洛雪,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特别有女人味儿的姑娘。
长相不错,撩汉技能满分,处理人际关系技能满分。
身边从来不缺男生追随,就好像只要她愿意,她可以和任何人在一起。
可是,对于这样的角色我始终是没办法喜欢却也没有理由讨厌。
思来想去,也只有一个理由说得过去,那就是嫉妒。
(我还真是无耻的坦荡荡啊。)
室友之二的顾一心,颇具生意头脑,军训时候卖卫生巾当鞋垫,卖汉堡,军训结束卖电脑,基本上,就没有她看不到的商机。
能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赚钱,说起来也是很牛的了。
室友之三的李殊词,人如其名,清新软萌,是个满脑袋都是学习的学霸。
特别可爱,但有时候也是真的特别迟钝。
尤其是她和毕十三碰到一起的时候,简直要人命。
如果他俩争尬聊界的话题终结者这个奖项,可以说是很有看点了。
除此以外,剧中还有一位自称“渣男”的主角,是男女主角共同的发小——任逸帆。
见过渣的,倒是没见过像他这样渣得坦坦荡荡的。
表面上看起来放荡不羁,实际上心里住了一个渴望爱的小孩子。
我竟然有点喜欢他这个角色。
(有点替自己的爱情观担心,不是喜欢性取向不明的皓哥,就是喜欢有过无数个女朋友的渣男任先生。颜控真的活该单身啊。)
小时候我们上学的时候,最常说的是“班集体”怎样怎样,那时候,我们的生活是以班级为单位的。
而上了大学以后,我们会发现,生活圈子会骤然缩小,除了不得不上的必修课专业课和少数不得不参加的班级活动,我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以寝室为单位的。
在《一起同过窗》里,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以这两个寝室为单位,发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02 亲爱的大学流水账
有人说,这部剧本来不叫《一起同过窗》,而叫《我的大学流水账》。
不知道为什么会改成现在这个看起来更加平淡无奇的名字。
因为我觉得,流水账这个看起来十分随意的词,用来描述我们的大学时光明显更精准。
这部剧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讲那些看起来就很琐碎的东西。比如军训,比如上专业课,比如做专业课的作业,比如社团活动,比如考四级。
可是,恰恰是这些平淡的东西,才是我们的大学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看到他们军训,我也想到了我的大一。
那时候,我们每天都顶着星光,五点多就爬起来去集合,除了站军姿就是踢正步,折磨人不偿命。
每次中午解散的时候,个个都像逃荒的难民一样使劲冲向食堂,每次都踩得学校和宿舍楼之间那座小天桥摇摇欲坠。
那场景,远远看上去,颇为壮观。
看到他们闹哄哄不好好上课的样子,我会想起我们整日奔波在不同教学楼之间赶着去上课的时光。
如果是喜欢的有趣的课,我们总会特别活跃,自然也喜欢坐在靠前排的位置。
如果是无聊的不喜欢的课,每次都要抢着去占教室后排的座位,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看小说睡大觉了。
就像剧中钟白说的:“老师来了你不用叫醒我,下课的时候叫我就行了。”
看剧中路桥川、钟白和任逸帆被骗到了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功能的茶艺社,三个人和旁边全社只有社长毕十三、社员眼镜的散步社对坐着大眼瞪小眼,我就想起我刚上大学那会儿,在学校广场上的“百团大战”里纠结,不知道该选哪个社团的身影。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最初加入只去过那么一两次的某盘社和某某社,到底是干嘛的,当时也就是图个新鲜,图个乐呵。
当然了,大学里不是每个社团都像茶艺社散步社那样无所事事,比如肖海洋的宣传部,各方面就都很成熟,也很锻炼人的。
比如我大学时待过的青年志愿者协会。
(冷不丁的为自己社团打了个call。)
看到他们每到月底就变成乞丐一样,在宿舍的角落里到处翻钱、找好朋友蹭饭的样子,我想起我们最拮据的日子,最常找朋友借钱的时间,也基本都集中在月底。
家长们一般都是月初给我们打生活费,于是,月初我们像暴发户一样疯吃疯喝疯玩总觉得钱还有很多,然后到了月底勒紧裤腰带发誓下个月月初一定要节约一点。
然后到了月初依然大手大脚,月末后悔,周而复始。
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有原则。
看到肖海洋为了几个学分东奔西走,不惜到处找女生结婚的时候,我想起了我们在寝室里经常拿这个开的玩笑。
结婚加学分这件事,我们也只是把它当成一个传说来传,偶尔来一句,大不了找个人去结婚嘛,就可以加学分了。
没想过有人怕被开除,真的去做这么荒谬的一件事。
有人说,一定有很多很多人,在寝室卧谈扯闲篇或大四散伙饭推杯换盏间或毕业聚会追忆往事时,曾经想过说过感慨过,要把自己的大学写成一个故事,然后拍出来,碾压此前的一切矫情、不精彩、很扯淡的青春片儿。
我想,《一起同过窗》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为我们实现了这个梦想,还原了我们那平淡却不矫情的青春。
我们看了太多的有堕胎、出轨、三角恋的故事,但我们都知道,那不是我们的青春。
我们的青春,不过一本让人怀念的流水账而已。
它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它很简单,但绝不平凡。
03 我喜欢的你也有喜欢的他/她
当然了,青春剧里怎么可能会没有感情戏呢?
不过,也有人对这部剧的感情戏产生质疑了。
有人说,这简直就是史上最庞大的多角恋,感情线就像食物链,越底端的人越卑微。
因为,李殊词喜欢肖海洋,肖海洋喜欢钟白,钟白喜欢路桥川,路桥川喜欢林洛雪,林洛雪喜欢毕十三,毕十三喜欢顾一心,顾一心喜欢潘震……
可是我想说,感情本身,不就像一条残酷的食物链吗?先动情的那个人,总是卑微啊。
两个人恰好两情相悦,这件事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讲,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
更多的时候是,我喜欢的你,也有喜欢的她/他了。
没有玛丽苏,没有杰克苏,没有心机婊绿茶婊,甚至连毫无底线的暗恋与犯贱,只有平凡的美好,我喜欢你,而你不一定也喜欢我。
这不就是,我们最真实的青春吗?
04 逗比大学欢乐多
还有这部剧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嘴炮不断,笑点不停。
有人说,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一定是会抖包袱的。《一起同过窗》的导演,在这一点上,做的特别好。
每一句看似随意的台词,都裹着精心设计的笑料。
“叫我洛雪就好了”
“叫我桥川。”
“叫我去死。”
“你哪个专业的?”“摄影专业”
“咱们学校有两个摄影专业。”
“分低的那个。”
“明天考啥?”
“新闻艺术概论。”
“新闻和艺术还能结合呢?”
“大哥,都结合一学期了!”
“对你们来说或许只是前进了一小步,但是对我来说就是劈叉。”
“你看他们四个人的脸,像刚从坟里爬出来的一样。”
“坟里爬出来的人,脸上应该洋溢着笑容吧……”
“你有病吧,去肛肠科把你的脑残治好!”
……
关于这部剧,我看到的最感动的一句评价就是:
“这部剧最美好的地方就在于,青春里的大学时光,好像从来就没有下过雨。”
作为一个毕业两年的人,每次看到片尾曲响起,男主角路桥川一个人走到教学楼中间的画面,都会觉得特别心酸。
就好像我们自己那小小的身影,站在了时光的一端,只能回望,却再也回不去。
既然我们的青春回不去了,那就在别人的青春里发发呆吧。
PS:这部剧第一季播出的内容全部是大一的生活。
目前第二季已经全部更新完毕,据说是大二的内容。
我已经开始追第二季了。
照这个趋势下去,应该可以播到第四季。
我会一直追下去的。
毕竟,这样的良心剧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