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决定人的命运?

作者: 米素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6-18 14:33 被阅读94次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会打洞”,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所有动物的特性都是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的。细胞中比较固定的结构是深藏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它们呈线状排列,这些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称之“基因”。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

也就是说,生物体的生、长、老、衰、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所以基因具有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

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家孟德尔最先提出了生物的形状是有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点。到20世纪处,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得出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正式提出“基因”概念。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进一步认识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通俗地说,为什么警察在侦破案件调查取证时,只要获取犯罪嫌疑人的毛发、唾液、体液、精液等就可以比对DNA,帮助破案?因为每一个人身上任何一个细胞的DNA都是一样的。

本书的作者抱主要笔墨放在基因的不平等遗传上,视角新颖,恰逢其时。本书多次谈论人类的遗传生育问题。比如婚配观念:个子高的人更愿意跟个子高的人结婚,有的个子矮的人愿跟个子矮的人结婚。父母的身高基因非常相似,在此情况下,异卵生子身高基因的相似度也会升高。比如中国儿童的身高因为基因选型婚配和营养改变等原因,现在12岁儿童身高的中位数已超过1.5米,14岁儿童身高的中位数已达到1.6米了,由于超过多数免票标准,所以不少家长呼吁:以身高为依据的儿童票已脱离实际,到了该改变之时了。

在研究基因遗传问题里,同性恋是否也与基因有关?科学家汉默研究认为:同性恋人在其X性染色体长臂顶端区域,有一个叫做Xq28的基因,是它决定了人的性取向。本书还特别提到“同性恋的姐妹会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孩子”这个特点。

谈到不平等遗传,作者强调三点,一是外界带来了不平等,影响个人机遇。二是环境与遗传效应相互影响:“如果你出生于贫民区,那么侵略性的基因会将你送进监狱;但如果你出生于富人家庭,同样的基因却能将你送进董事会、” 三是虽然目前仍未达到基因统治阶段,但作者认为:“一旦掌控权力与资源的那些人开始掌握他们自己的遗传信息,并将其勇于选择性地繁衍后代,那么社会走向迷信优势基因的趋势将不再是天方夜谭。” 所以心理学家艾瑞克认为:基因效应没有平等可言。出生于优渥家庭的孩子能够接触各方面资源,从而确保它们能完全激发遗传潜能。 在种族其实的社会与过渡里,只要你是黑人,就难以找到一份好工作。 作者调查发现黑人拿到本科文凭的概率只有白人的一半。在身体器官方面,作者在研究种族结合基因变异性后,认为遗传多样性会变得更高会导致严重后果,那就是黑人比白人更难找到匹配的器官,这也是基因不平等的遗传。

环境和基因分类对教育孩子也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学家把孩子分两类型,一类称“兰花型”孩子;兰花优雅高尚,但对环境敏感,要求也高。正是“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另一类是“蒲公英型”孩子,较能适应环境,要求也不高,但改变潜能却不大。正是“不羡花红不羡仙,绣绒吐雾舞流鹃,心化作沾泥嘘,蓄绿播芳月复年”。剑桥大学马利纳斯教授认为,如果孩子有一定量的、较低效的多巴胺有关基因便会更消沉。所以老师与家长要注意分析基因带给孩子的影响。作者认为两类孩子各有优势与问题,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有针对性教育才会茁壮成长。

基因是生物体遗存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除呈线状排列外,它还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在繁衍后代上,基因能够“突变”和变异。当受精卵和母体收到环境和遗传的影响,后代的基因组会发生有害缺陷或突变,所以不少疾病都会有遗传。 当你体检或看病时,医生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有什么家族史病?” 基因变异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例如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家族在她以前没有发现过血友病的病人,但是她的一个儿子患了血友病,后来在她的外孙中也出现了几个血友病病人。显然在女王的父亲或母亲中产生了一个血友病基因的突变,通过女王再传给了她的儿子。

中国人爱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时至今日,随着对基因遗传研究的进展,应该为培育下一代要“从胚胎抓起”了。作者预测,2022年胚胎的遗传序被破译之后,通过数据表格来确定胚胎未来的表型就不再是什么大问题了......

不少发达国家的父母为了获取孩子更多信息,如人格特征和认知能力,都愿意检测孩子DNA,这些记录可终身使用,以便更好预防疾病,提前发现疾病,使孩子成才。

有人说:“你可以改银行卡号,但改不了基因!”事实不是如此,如中国科学家在近年已试图修改无法存活的人类胚胎,以纠正DNA中一个经常造成死亡的血液疾病(β地中海贫血)突变......这类研究一直在姗姗前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百六十年来人类研究自身的基因虽然迈开了卓有成效的一大步,但今后探索基因奥秘的路仍是漫长而十分必要的!

相关文章

  • 基因决定人的命运?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会打洞”,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所有动物的特性都是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的。细胞中比较固定的...

  • 6月高考已结束,高考能决定人的命运吗?

    高考能决定人的命运吗?在我看来,高考能改变人的命运,但不能决定人的命运,性格才能决定人的命运。 一、为什么高考能改...

  • 重塑思维与认知,实现自我进化

    《认知升级》理查德.尼斯贝特提出“环境决定论”的观点:非遗传因素决定人类的智力。他还提出,智力不是由基因决...

  • 读《基因传》有感

    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人工智能,是基因。 这本书是一部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奥秘的过程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像侦探小说一样,以...

  • May  8. 2018 灵魂vs基因

    There is no gene for the human spirit. 没有哪个基因能够决定人的灵魂。

  • 命运与幸福

    到底是命运决定人生呢还是人生决定命运呢? 其实,人到底是命运决定人生。 有的人会说我出生在农...

  • 人类思维的六个层次

    不少人常说,“态度决定命运”。问题是,态度一定能决定人的命运吗?我们凭常识就可以判断,决定人类命运的因素有很多,态...

  • 命运的择决

    命中注定的事总要实现的,有价值的人将占有他应有的位置,而无价值的人将永远躲进小胡同,躲进他肮脏的小胡同,他喜爱而且...

  • 论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环境决定命运。性格是内因,环境是外因。环境决定人的见识,影响人的观点,性格决定人在面临环境时所做的行...

  • 立志、勤学、改过、择善

    立志可以决定人的命运,树立远大的志向是激励我们改变命运的动力。

网友评论

  • 云海旭日:不管怎样,“人生就是奋斗”应该是我们永恒的信念。

本文标题:基因决定人的命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rn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