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漫画》系列丛书,内容深入浅出,语言诙谐幽默,再辅之生动搞怪的漫画,深受中小学生们的欢迎。
这样一本似乎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书,刚开始读,我有些担心:内容会不会太简单?能否适应它戏谑的论述风格?会不会消化不良?结果收获意外的惊喜:内容虽通俗易懂,作者实则用心颇深。
《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分上下两册,探讨中国的哲学问题,用来作为国学入门书再好不过。
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魏晋玄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继登上历史舞台,诸子百家的见解各自的立场是什么?彼此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与不同?它们如何影响着几千后今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你我呢?
要探访中国哲学这条河流,首先还需回到它的源头——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孔子
春秋战国鲁国人,孔子出生在尼丘山,在家中排行第二,故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后人对其的尊称,“子”是老师的意思,孔子就是孔老师,孟子就是孟老师,以此类推。
孔子生逢乱世,3岁丧父,17岁失母,家境贫寒,酷爱读书。他的人生大概经过三个阶段:年轻时读书识字,办学授徒;人到中年入仕为官,周游列国;到老了回归故里,著书立说(《六经》)。
孔子思想的核心,用一个字概括是“仁”,即仁爱。若用两个字归纳,是“仁”和“礼”。
在个人层面,孔子提倡大家要相互敬爱,互相帮助,不仅要爱自己,爱家人,更要爱天下所有人。
在国家层面,孔子将“仁”的理念,引入传统“礼治”(整个社会划分为三六九等,等级之间不可僭越)当中,对其进行继承和改造,推出和强调“德治”(管理者需以德服人,宽容待人)。
读书感悟:孔老夫子一辈子颠沛流离,四处推销他的学说均宣告失败,其根本原因不是他的那一套治国为人的道理不好,而是不合时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思想很好地体现和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只可惜他生不逢时,诸侯各国忙于争斗抢地盘,君王无一人愿意停下来讲“仁爱”。孔子这副好药,终究是错付了。
老子
《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史记》记载关于老子的故事有孔子问礼和函谷关留书(《道德经》,上下两篇,共81章,5000多字)。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观察并发现万事万物,都有它依从的特定规律,比如太阳早晨从东边升起,傍晚至西边落下,这些规律不可以随便改变,这就是“道”。
此外,老子还发现凡事都有两副面孔,比如大与小,阴和阳,有时相反的两方还会相互转换,所谓“物极必反”。
老子《道德经》最重要的思想是“无为而治”,这个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顺着规律去做,顺势而为。
具体政策上,老子反对义务教育,反对尚贤,反对生产奢侈品。
读书感悟:老子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还曾一起坐下讨论学问,两人的主张可谓泾谓分别,没有任何交叉和重叠的地方。
墨子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早年师从儒家学派,后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兼爱“、“非攻”等十论,并自成一派——墨家。
兼爱:爱是无私的,也应该是平等,要爱就要无差别地爱。儒家的仁爱,对每个人是不同的。
非攻:进攻打斗,要有正当的理由。
非乐、节葬、节用: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俭。
非命:儒家觉得命由天定,墨子认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事在人为。
天志:天是有意志的,赏善罚恶。
明鬼:要有敬畏之心,不做亏心事。
尚贤:反对官位世袭,谁有能力谁当官。
尚同:群策群力,通力合作。
读书感悟:怎么看,比起孔子的“仁爱”和老子的“无为”,墨子的主张似乎更积极主动,更实用效率,更接近现代人的价值观,可惜后来墨家后继无人,此学说渐渐隐没。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邹国人,与孔子相隔100多年。孟子不仅推广儒学,还对孔子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升华,人称“亚圣”。
他在儒家“仁爱”的基础上,提出“性善论”,孟子认为,每个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孟子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呼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民富国强”措施,比如:恢复周朝的井田制,让人人都有地种,国家少收税;招聘有才华的人管理国家,减轻刑罚;注重教育,兴办学校等。
读书感悟:孟子是孔子儒学思想优秀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填补了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漏洞,对孔子的理论,给到切实而详尽的落地方案。
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他认为生而为人,天生就有欲望,而有欲望,便想千方百计地实现,所以“人之生固小人“,这就是“性恶论”。
那如果对待这种欲望之恶呢?荀子提出内外两套解决方案,内在通过读书、自省等方法加强自我修养,外部由国家制定法律和礼制,遏制欲望。
读书感悟:荀子的“性恶论“看起来和孟子的“性善论”针锋相对唱反调,但实际上只是解决问题的两个不同方法,最后荀子的主张还是归到孔子的“礼治”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