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得散文简友广场
正确的历史观不是非黑即白

正确的历史观不是非黑即白

作者: 十日十月Freddie | 来源:发表于2023-03-02 22:58 被阅读0次

老百姓看戏、看书,对主要人物,习惯于分清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受儒家世界观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在儒家看来,人物分两种:君子和小人,或者说好人和坏人。以这种世界观审视历史,就形成了非黑即白的历史观。一旦被定位为好人、君子,他的一切就都是好的,即使有不好的一面,也要为贤者讳。

人性复杂,不是非黑即白。

我们会发现,实际上每个人都在时代洪流中挣扎,他的命运离不开时代的规约、他人的影响,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应出于某种目的拔高一个所谓的正面人物,哪怕他被后世捧为圣贤;也不能以陈腐观念去嘲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哪怕他被正史称为“小人”“奸邪”。比如范仲淹执意认为契丹不会和西夏交战,为此与当时枢密三臣展开激烈辩论,并执意出京巡边。最后证明他的判断严重失误。很多人不提这段历史。实际上这个判断直接影响了庆历新政的走向,是非常重大的事件。写出这段史实,并不会损害范仲淹的品格。庆历新政无疑是范仲淹一生中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但翻阅研究者的著述,基本上还是按照儒家君子、小人之辨,把反对庆历新政的人都说成是小人、守旧分子。事实是这样吗?监察御史包拯强烈反对新政中的按察之法,但又大力支持最受争议的“抑侥幸”改革;御史中丞王拱辰被扣上反对新政的“保守派头头”的帽子,但实际上新政中最大的一项改革“精贡举”的具体内容,正是王拱辰领衔起草的;翰林学士李淑、谏官余靖反对范仲淹设计的荫子制度改革,但是新政夭折后,这二人不断地呼吁改革荫子之制,致后来朝廷推出的新法令,要比被废止的庆历新政时的改革还要有力度。可见,非黑即白的历史观将事件简单化,把人物脸谱化,历史真相因而模糊甚至被遮蔽了。

相关文章

  • 正确的历史观不是非黑即白

    老百姓看戏、看书,对主要人物,习惯于分清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受儒家世界观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在儒家看来,人物分两种...

  • 随笔语录

    我知道世界并非是非黑即白的,可我的内心是非黑即白的,我想人的灵魂也必须是非黑即白的。

  •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必须在正确的基础上追求有效,即符合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基础上。有效果和有道理不是非黑即白,是黑中有白,白中...

  • 不是非黑即白

    每一次进步改革 都有数不清的 看不到的人 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 不是非黑即白

    小时候爱看三国, 感觉曹操就是个坏人, 挟天子以令诸侯, 后来又觉得曹操也没那么坏, 觉得他才是一代枭雄, 感觉司...

  • 人生美好

    非黑即白,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他存在彩色。给我们很多可能性,所以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真的不是非黑即白一定就会...

  • 明朝那些事儿观后感之好人论

    我觉得历史这种东西最终看完了 升华出来 就变成了一种历史观 价值观 道德观的问题 世界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大...

  • 不喜欢薛宝钗的人,不管年龄多大,都只是个孩子!

    1 曾经年少无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非黑即白的,人也是非好即坏的。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发现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人也...

  • 黑可白 白可黑 黑白何须辩 是即非 非即是 是非不可言

  • 不要用三观限制交友

    她说:“生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它是灰色的。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永远正确的。永远正确,就是活给别人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确的历史观不是非黑即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yl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