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本书在早前应该有部分故事在微博上发表过,正在我最需要鸡汤的时候。
应该在2013年左右,那时候我经常刷微博,微博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张嘉佳的睡前故事,当时被我称为“蹲坑读物”。每到周末这类文章就刷屏了。那时候我几乎每天有一半醒着的时间在微博和各类新媒体刷新着各类的文章,应该在那个时候看过张嘉佳的。最近电影火热,我以为自己没看过,于是找来电子版的翻阅,发现有部分文章非常有印象,我确定自己看过,在微博看哭的文章如今在看书时仍会看哭。
在鸡汤泛滥网络的时代,也开始有人嫌弃鸡汤了,各种反对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鸡汤看了没有用、鸡汤有毒、喝多上瘾、所有的鸡汤道理都是差不多的等等。
作为一个资深的鸡汤文学的读者,我要为优质的鸡汤作者说句公道话。首先,鸡汤有没有用不是看作者,是看阅读者的心态。其次,选择看什么样的文章本来就是你的权利,你可以选择不看鸡汤。再次,它的存在是因为需求。再者好的鸡汤并不是告诉你道理,而是通过故事引起你的思考。在人生的某些阶段我们都非常需要鸡汤文。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就拿我来说吧,鸡汤陪我度过了整个对未来最为茫然的阶段。
文化程度不算太高,专科,还是非统招的,从小也没有受到什么文学的熏陶,从小学到高中,除了教科书,我看过最正经的书,就是《朝花夕拾》了,那是我人生第一本书。家里穷,并不会经常给我买书,更多时候要租书看,租书的店里也不会有太多的经典,有也不会租,一般都看小说、漫画一类的,实在拿不出钱,有时候只能借同学的书,这样一来同学看什么我就看什么。由于上高中都在玩,于是为了好的工作,上大学只能拼命学习,做学霸,那时候也没看很多课外书,我记得,正经的课外书就看过《人性的弱点》,辅导员推荐的,刚好有个同学买了就借来看。
工作以后,面对工作的辛苦,那时候经常加班,工资也不算高,朋友们也开始各有各的生活,渐行渐远,再没有太多的人可以心事。在这个时候感情也出现了问题。加班的情况还比较好,忙起来没时间想些乱七八糟的,一旦准时下班,面对只有四面墙和自己,就开始变得无奈,时间没地方打发,感情没地方寄放。由于经常加班久坐和各种负面的情绪我开始发胖,身高163,本来就骨头细,即使95斤看起来都有点婴儿肥,胖到120斤,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涨了一个码,还有点紧。
刷微博、刷朋友圈、看电视开始变的有趣。没能去问候朋友,但可以从朋友圈得知他们的近况;没时间关心社会,刷微博就当看新闻了;看电视能看一整夜。那时候微博上出现了很多类似睡前故事的文章,各种小故事。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看鸡汤文的。
那些鸡汤让我开始思考除了上班,下班的时间除了刷微博朋友圈,还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我看了一本书叫《另外八小时》从那个时候才开始看正经的书。
从那时候开始,我找到自己的爱好,摄影,我看很多书,去学习摄影,我买了人生第一台相机,再也不刷微博了,不再看电视了,因为压根没时间,没事干可以出去扫街啊,哪会闲在家看电视。
我开始把看书当成吃饭,不是一定要吃撑,但是一定不能饿着,不是一定要大鱼大肉,但是一定要吃。每天早起一个小时看书,晚上睡前一定要看书,以前午休打游戏,现在午休看书。看书像蜗牛的我,统计下一年也看了50本书,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和那些看书的牛人并没有差很远。
我开始夜跑,拉伸,半年我恢复到100斤,但是不再婴儿肥,情绪顺着汗水流走,我开始变的乐观,也不再自卑。
很多时候回想自己是如何度过独立之前的那个阶段,看上去忙碌和形单影只的生活逼得你不得不去独立。认真思考才发现很有可能是那些鸡汤文慢慢改变了我。那些正能量满满的文章,工作不顺利并不可怕努力就会改变;让我开始意识到一个人并不可怕,一个人可以做很多事,个内心充实的人并不会感到孤独;没有无处安放的感情,只有空洞无奈的内心,面对过去更多的是释然,是放下,面对未来我努力,我期待,但我不再着急。
鸡汤有没有益,还是要看喝的人。对我来说,鸡汤很有用,很感激那些陪我成长的鸡汤,感谢它们路过我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