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生活了几十年,居住的地方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而改变,所以邻居也换了好几拨,然而每个邻居给我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
儿时,作为随军家属,跟随父母居住在守岛部队的家属大院,那时的邻居都是随军家属,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民风淳朴、军风纯正,而且所有的家属子女就读同一所学校,从小学到高中,概莫能外,所以家属大院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能互相认识,且相处融洽,关系和睦,晚上,大家还能搬把椅子坐在门口看着满天的星星聊天侃大山,逢年过节,还会把自制的美食送一份给周围的邻居一起分享,谁家有事,都还能搭把手帮帮忙,不分彼此,只要能帮就会去做,那感觉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
80年代初期,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我们也跟随父亲一起转业到地方,居住的地方是父亲单位分配的住所,楼上、楼下住的,基本上都是父亲单位的同事,但邻里关系,感觉已不能和部队大院时的情景相提并论,平时相见,也仅限于礼貌性的点头打招呼,而不会有过多的言语,就算是逢年过节,也极少到邻居串门的,更别说是平时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不见了,却想到了另一幅情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可悲。
后自己买了房子,搬到新居去了,邻居是一对准备结婚的年轻人,年轻人热情好客而有礼,偶尔过来串门聊天,拉拉家常,我们也会过去看她们正在装修的新房,感觉像是认识多年的朋友,甚是投缘,她们结婚那天,还邀请我们参加,甚是友好。
现代社会,城市人的生活,忙碌而封闭,工作之余,回到家里,关起门来,沉迷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不闻不问,对待周围的人更是冷若冰霜,正是人不理我,我不理人。真希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冲破城市石屎森林的牢笼,每个人能够给他人多一些关爱,给他人多一些温暖,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更加有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