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菩提树下
也谈“工诗必非高僧”一

也谈“工诗必非高僧”一

作者: 月下独卧雪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12:03 被阅读27次

前日,余读陈平原先生的“工诗未必高僧——说寄禅的‘痴诗’”一文,大感有趣。余既学佛又爱诗,却未曾有陈先生慧眼,炬观洞视,勾连佛学、诗学,而成蹊径,颇为赞叹。只是读罢,余更为疑惑,“无我”之义确可寄于诗韵乎?

观寄禅和尚一生,年幼失怙,孤苦无依,故投湘阴法华寺,礼东林和尚为师,剃度出家。在岐山恒志禅师座下参学二年后,随舅父游岳阳楼。是时有人分韵赋诗,寄禅澄神趺坐,远眺湖光,接天连碧,渺渺无际,忽得句 “洞庭波送一僧来”,遂豁然神悟,后半生以诗名於世。

陈先生文中提到,寄禅晚年多有自省,“在圆寂的那一年写有一首五律,中有二句颇为惊心动魄:‘本图成佛祖,岂分作诗奴?’《周菊人赠诗,次韵答之》”,又于《〈嚼梅吟〉自叙》中写道,“噫,余为如来末法弟子,不能于三界中度众生离火宅,徒以区区雕虫见称于世,不亦悲乎!”心境之复杂,难为外人道也。因此“寄禅认定‘道缘浅’是因‘文字情深’,对吟诗心怀恐惧。”足见其尚未能见性,心驰摇曳,为境所住,不得解脱,难免纠结悔悟。

世人云寄禅诗,清新隽永,意境空灵,尽脱人间俗气。然余读其诗,深感刻意,虽套取空灵之表象,却难立空灵之指向。

如寄禅五言律诗《白梅》∶

“人间春似海,寂寞爱山家,

孤屿淡相倚,高枝寒更花。

本来无色相,何处著横斜,

不识东风意,寻春路转差。”

比读宋代某尼《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寄禅诗中,虽缀饰“寂寞、孤屿、本来无色相”等文字,但实则并未指向任何禅趣宗义,只道出了“寻春路转差”之凡情,尚且见其诚意。于此相反,宋代某尼《悟道诗》虽不工整,全文未着一字于空灵之义,却时时处处指向真如实性,故为见性证道诗无疑。诗中以“春”喻真如实相,“春”本充盈人间,无须外寻,自家枝上就有。但修道人未了凡情前,迷坠无明,流浪生死,离生而求无生,如舍自家春梅遍求春意,舍本求末,妄造颠倒。一旦修道人洞悉边见,勘破迷情,体悟双轮体空,则会发现十分春意早在自家枝头,何必四处苦求,颠倒迷乱?!

二诗比较,可见寄禅和尚虽以诗僧著名天下,但未能明心见性,可见“工诗必非高僧”之论是有些根据的。

也谈“工诗必非高僧”一

相关文章

  • 也谈“工诗必非高僧”一

    前日,余读陈平原先生的“工诗未必高僧——说寄禅的‘痴诗’”一文,大感有趣。余既学佛又爱诗,却未曾有陈先生慧眼,炬观...

  • 《写心》

    我诗非古也非今, 韵不求工但写心。 笔下生花开无主, 满纸荒唐一沉吟。

  • 《潜夫论》卷4论荣诗解1宠位非尊卑贱非卑贤不必族王不必位

    《潜夫论》卷4论荣诗解1宠位非尊卑贱非卑贤不必族王不必位 题文诗: 所谓贤人,君子也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 荣华...

  • 转载丨海天诗话(25~27)

    25 达奥尼雪者,细细利之王也。喜为诗而不工,人不敢言其短。非洛克孙以诗名,达欲得非一贊以为荣,出诗示之。非一一...

  • 能闲必非等闲人

    能闲必非等闲人 古代有一句诗说,不是闲人不得闲,能闲必非等闲人。好一个能闲必非等闲人! 在很多人眼...

  • 我无法领悟这则小故事的道理

    一位得道高僧去另外一个寺庙拜访另外一位僧人朋友。高僧见到朋友非常高兴,与朋友讨论起佛法。 高僧大谈特谈佛法,谈自己...

  • 六必谈

    “六必谈”制度。即:党员取得成绩时必谈、思想困惑时必谈、工作困难时必谈、生活困境时必谈、发生矛盾时必谈、出现失误时...

  • 吕坤谈写作(二)

    【原文】诗辞要如哭笑,发乎情之不容已,则真切而有味。果真矣,不必较工拙。 后世只要学诗辞,然工而失真,非诗辞之本意...

  • 葛洪《抱朴子·内篇》卷12辨问诗解3圣道可分非必总兼善修道德致仙

    葛洪《抱朴子·内篇》卷12辨问诗解3圣道可分非必总兼善修道德致仙为圣 题文诗: 或曰圣人,之道不得,枝分叶散,必总...

  • 文求变

    文能抒意,亦能怡情,所谓“诗必仿盛唐,词必学两宋,曲必同元风,文必效魏晋,”此古人之成见,非今日之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谈“工诗必非高僧”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hb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