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先学后教更有效

先学后教更有效

作者: 田钦炎 | 来源:发表于2021-04-23 00:27 被阅读0次

如果没有预先学习或者其他类似的刻意准备,传统课堂上学生听老师讲课,其结果大致可分为三类:

1、听得懂也跟得上,轻松地度过一节课;

2、基本听得懂但多少有点跟不上节奏,时不时一边思考上一个内容一边听老师往下讲,感觉就不那么轻松了,甚至有些着急;

3、许多听不懂的,听着听着烦了,就听不下去了,或直接走神——大脑放空了。

没有听懂课,写作业也就跟着出问题。

那,什么叫做“懂了”?

当你听到“手机”一词时,如果你大脑里能浮现如下信息:

一个扁扁的长方体盒子,需要耗电,一般需要联网;

可以接打电话、发信息、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做计算……;

那么,你就“懂了”手机。

试想一下,秦始皇嗖的一下穿越到了你的面前了。为了表达对始皇帝的敬意,你把自己的手机递给秦始皇,你说:陛下,微臣献上最好玩的手机。秦始皇看着这扁扁的盒子,一定是一头雾水,他的大脑中十有八九想到的是:手?不像手啊!鸡?也不是鸡啊。秦始皇就听不懂“手机”一词。

什么是懂了?

那就是在听到老师所讲的术语、概念、原理等内容时,学生的大脑里能够有正确的反应与老师所讲的内容对接。学生大脑里的正确反应的内容就包括:实物、图片、事物事件的过程、事例、声音、感受等等感性知识。这些感性知识内容或来源生活经验储备、或来自之前的学习、或来自新课的课文。

例如,地理中的极夜,学生是很难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来理解极夜,此时需要教师用地球仪和模拟太阳的手电筒来演示一番或者看教材上的图片,学生才能懂得什么是极夜——极夜这个词和极夜的这个现象的具体过程在学生的大脑中完成了对接。

于是,老师讲同样的一堂课地理课,包含极夜这个知识点。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反应了。

玩过地球仪,看别人玩过地球仪,看过相关视频,或者提前看书自学,学生的大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储备了极夜这个词,也储备了极夜这个现象,这样的学生听老师讲课时,他的大脑就能作出正确的反应来对接老师所讲的内容,也就是一听即懂,自然就跟得上老师的节奏。

如果学生大脑中储备了丰富的实物、图片、事例、声音、感受等等感性知识,也储备了对应的词汇、语句,那么就总是能够及时正确地作出反应,对接老师所讲的内容,那么这个学生就能听得懂也跟得上,一节课轻轻松松,如前文第一类情况。

如果学生大脑中恰好缺了一些听懂这节课所需要的感性知识或词汇、语句,比如极夜与极夜现象,那么这个学生在听到极夜这个内容时,大脑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反应,无法及时对接老师所讲的内容,就会表现如前文的第二类情况。

如果学生大脑中缺了很多感性知识或词汇、语句,那么要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就不可能了,大脑无法找到恰当的内容与老师所讲的内容对接,于是出现走神或分心,就是第三类。

好在老师们很了解学生的这些情况,会在教授新课时,补充必要的感性知识,如视频、图片、实物演示、生活中的例子等等,学生们不至于一点儿也听不了。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临场措施效果也不是特别好。对于学生来说,例子是临场出现的,知识是新的,还要在短时间内建立两者间的稳定联系,并不容易。

怎么办?

预习。

“大预习”。作为家长,一定要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内容,家务劳动、人际交往、社会实践,让孩子多做,多听、多看、多体会,家长尽量以规范的语言进行指导,积极评价。这样,孩子才能储备足够多的感性知识与规范的词汇、语句。

小预习。在上新课之前,学生自己读课文,从头到尾一句一句地读,不仅要读正文,还要看图片图形、看小字部分的例子故事、看注解——这些就是感性知识,并且将这些与正文要联系起来,也就是将感性知识与专门词汇术语等联系起来。最好一边读,一边写笔记,记录下收获,也记录下自己的疑问。需要注意的是,预习的目的不是学会,有不懂的要去思考,但不必苛责强求。

这样预习之后,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再去听课时,一来,心中有数了,不至于有迷失于课堂的危险,偶尔分了一下心,也没太大关系,总是知道老师讲到哪里来了。二来,大脑总是能够及时正确反应,对接老师所讲的内容,总是听得懂跟得上,学生的心情也就会是轻松愉快的。

听课时的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是很有益的,不仅学生更愿意学,更专注,大脑也更高效。心理学研究证实:轻松愉快状态下的大脑学习效率是平时的五倍以上,轻松愉快状态下,所学知识更容易保存在大脑的长时记忆系统中。爱因斯坦就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

预习是第一次接触新知识,听课就是第二次接触这个知识,这一点也是特别有用的。唐一源教授——全球人类脑计划/神经信息学工作组中国代表的研究成果显示:

任何刺激在第二个情境中出现时,大脑会建立新的神经链接。先学后教、先看书后做题都会带来高效学习的效果。

听课效率高了,写作业也就容易高效了,变得快了,会有更多时间来预习。学习会步入良性循环之中。学生既学会了自学,又爱上了学习,何乐不为呢?一个会学爱学的学生,自然也会是一个爱钻研的学生,又何劳刻意培优(这个点得再写一篇)呢?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是个高招。

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的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有先学后教的因素。据我在许市中学工作期间的经历,许市中学学生上课前一天晚上会有专门的预先自学的时间,学生要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阅读教材,在读完教材之后,就要完成一定的练习题来检验预先自学的效果。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感性知识与教材基础知识的结合,也第一次接触了这个新知识,为第二天的课堂高效学习做好了准备。临湘六中的平等课堂也运用了先学后教的原理。这两所学校,在师资、生源不变的条件下,综合运用其他教育教学及管理措施,均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相关文章

  • 先学后教更有效

    如果没有预先学习或者其他类似的刻意准备,传统课堂上学生听老师讲课,其结果大致可分为三类: 1、听得懂也跟得上,轻松...

  • 先教后学,先学后教

    时代变革,飞速发展,不仅企业进入了“快餐时代”,孩子们学的知识越来越庞杂,想学的、该学的越来越多,也进入了...

  • 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是江苏某所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每堂课教师都...

  • 《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读书笔记十八)

    #摘# “让教”优先,让教成为最好的学。 “先学后教,边学边教,教后复学,为教而学,教学相长”,这 20 ...

  • 先教后学和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可以让学生摆脱教的控制,获得一种独立自主的地位。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先学后教”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邱学...

  • 我信奉的教学观

    [红顺视点]:我信奉的教学观 1、先学后教,边学边教,教后复学,为教而学,教学相长。 用以致学,学用互哺 。教是为...

  • 教育哲学:一个课改人信奉的教学观

    [红顺视点]:我信奉的教学观 1、先学后教,边学边教,教后复学,为教而学,教学相长。 用以致学,学用互哺 。教是为...

  • 535.龚雄飞学本教学模式

    首先,表现在教学关系的调整。 “教”应该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定教;“学”才是决定教的先后、决定教的...

  • 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小学英语操作要领 小学英语教师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最新操作方法,必须从实际...

  • 关注学生前置性学习

    生本教育强调先学后教,鼓励先学,以学定教。教师精心备课研究设置前置性作业,了解学生作业情况,掌握学情,为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学后教更有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pq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