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的40年后,ZF就放开了独生子女政策,虽然如此,敞开着生的现象并没有在国内繁荣。依然有大批独生子女的家庭,一方面是对现象的适应,也有对养育一胎的艰辛不愿再折腾,以及从上一辈人的多子女家庭而言,大部分并没有感受到多子女带来幸福感,而是从父母辈听到的负面消息,对这一辈家长养育两个孩子有刺激和惊醒。
我来自多子女家庭,我的兄弟姐妹,我父母的兄弟姐妹都很多,四个以上,运气好,相比较团结协作。所以我自然也有二胎。做了父母才知道,每个孩子想独享父母是一种本能,所以有兄弟姐妹更加激发了这种本能从而有了竞争。所以只要有兄弟姐妹,就一定会有竞争。在二胎以及以上的家庭里,排序是外在环境刺激作用,老大老二性格相差悬殊。如果有了老三、你会发现老二的变化非常微妙。
这种子女间 的竞争叫水平竞争,古来有之,独生子女就没有竞争了么?也会有,一个在学校,另一个那就是与同性父母的竞争,叫垂直竞争。大约发生在三岁到六岁之间。被称为俄狄浦斯冲突。现实中国的文化或者中国的现象父亲缺位,以至于延迟或者缺失了这个冲突,到了青春期是顶峰,会再一次唤醒,这种竞争引发的冲突有些家长会觉得不可忍受加以干预,以至于孩子错过了自己面对和解决冲突的机会没有学会这个能力,对此影响是长大后也害怕冲突,不敢冒险和挑战。
所以本能的好处是存活是一个挑战,挑战成功就是跨越。
现在家长中的男孩子几乎小时候都打过架也被打过,打了一天回家后洗洗脸又睡了,家长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喜欢干预,会觉得有“被欺负”的感觉。我并不是主张打架,孩子间有冲突我觉得父母不要过多干预。欺负是什么这个要会辨别,力量间的悬殊,比如一群人对一个,不可以。频次多,不可以。男孩子对女孩子,不可以。特殊情况例外。
我看到的周边父母养育子女有明显的偏向引发更多的子女竞争,上一辈父母其实并不适合养育多子女,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实在堪忧。我个人感同身受,我父母生育了很多孩子,管不过来就放养,好处是各自都很独立,兄妹间关系融洽,见过了嘛,劣势是与父母不亲近。
还有一些父母我以前曾经说过,他们偏心某一个孩子,另外一个孩子在家好像不是亲生的,空气一般的存在,这样的孩子一辈子都很自卑,不被父母待见的孩子通常都是自卑的,父母喜不喜欢自己孩子都能感受得到,大家都以为“知子莫若母”,其实是反的,孩子才是最了解父母的,唯有在孩子展望妈妈的时候妈妈也能和孩子保持一致,是母亲对孩子有一个凝视时刻。这个基础上才会有知子莫若母。试想一下,父母每天除了孩子还有外面的工作以及其他琐事,而孩子的小时候的精力都在父母身上,观察着你的一切。父母任何一个细微动作在孩子的心理都会有巨大的反应,有的时候是客观的的,更多的时候是他的猜想,比如父母吵架,他会以为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父母才会吵架,这个世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捉迷藏的游戏在孩子中百玩不厌的原因就是如此,就像捉迷藏一样,我一睁眼世界就出现了,闭眼就没有了。如果父母能涵容孩子的这种感觉,并告诉孩子父母吵架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与他无关,父母依然爱自己。孩子就会放下幻想。有一位妈妈,和爸爸吵架后哭了,孩子就问妈妈,你怎么了,妈妈说没什么,孩子又问,是我让你不开心么?妈妈说不是的,我只是有点伤心需要安静一会儿。孩子就出去玩了,过了一会儿他又回来问,妈妈我能做些什么你开心起来么?你看这个孩子就完美的经历这一过程,先确认是否与自己有关(幻想),确认之后,还主动问妈妈可以做点什么帮助。这是一个回到现实又能主动应对的过程。这也是与妈妈对孩子的回应密不可分的。一个足够好的父母不是完美的只呈现好一面给孩子的父母。她也会把自己有情绪会伤心这样的一面真实的在孩子面前出现并表达。孩子的心理就学会了人是不完美的,允许有各种情绪的。
竞争也是如此,父母应理解孩子的这种本能,不过是获取父母的关注和肯定。做父母的就多给予关爱,不做法官判决谁更有理,一碗水无法端平,当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爱时,即便水歪了,孩子们自会主动让它平衡!因为在他们内心里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这个充足的爱就是他们成人后可以立足于人际纷繁的社会而游刃有余。
父母偏爱某一个子女,或者重男轻女的后果,偏爱的那一个也未必就能健康成长,他习得的也许就是父母一样,而另外不被重视的,一生都在寻求父母的认可。无论有多世俗的成功,你都会在他的眼里看不到光芒,因为那道光从小时就被父母掐灭了。
生为人母,请以爱去爱孩子,不以控制标榜爱,如果不懂爱,请低调的学习!不然,买单的还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