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中一个95后小姑娘因为工作压力大,要辞职去从事一个新领域-摄影助理的工作。在聚餐中,大家纷纷对她送上祝福。 其中一位同事的话让我颇有感触,她说年轻虽是很好的资本,可以去尝试很多新鲜的事物,但一定要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成长提升,成为最好的自己。同事的话音刚落,出现在我脑海中的就是,我那“被偷走的五年时光”。
我出生在农村,一路以来的成长,包括出国学习,都是按照家人规划好的路径在走,没有选择,或者说自己根本没有主见。2008年5月24日,刚满20岁的我,坐了一整天的大巴车来到北京,又转乘飞机落地多伦多。第二天是周日,跟着爷爷奶奶姑姑去了教会。虽然都是华人,但是耳边听到的全部是粤语。当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群体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占据着我生活的一大部分。周一的时候,我便操着蹩脚的英语,自己坐公交车,去了学校报道。
参加学校第一次活动先说说学校生活。第一年要过语言关,班上同学80%都来自于中国,可想而知,课下大家的交流全部是用汉语的。基于要修够学分才能毕业,数学我还是没能逃得过。看着同学的成绩都能拿到A+,但我依然是对数学一窍不通,勉勉强强的过了合格线。文学课上,读完的第一本小说是《The catcher in the Rye》(麦田里的守望者),老师要求写读后感。当我把耗了几晚时间,洋洋洒洒写了20多页的文件夹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诧异的看着我说:作业是要打印出来的,还要用PPT来做presentation. 在这之前,我没有用过打印机,更不知道如何做PPT,因此又花费了1天解锁新技能。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课堂上,那个时候,并没有对于人力资源有深刻的认识,只是基础的了解关于人的那些事儿。记得有一天,老师发了小物件给每个同学,拿到手之后,发现是避孕套。我以往的受教育文化中,从来没有涉及到性教育,那一刻听着老师和同学在交流探讨,我的内心却是有羞耻感。
学校生活在学校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之后,我其实也没有特别的融入。也许是因为跟家人同住的关系, 我是一下课就回家的,很少跟同学有交流。还有一个原因,也让我一直回避着交友。记得有次在等公交的时候,有两个隔壁班的同学走了过来。我当时正戴着耳机听歌,其中一个女孩走到我身边,伸长了脖子要看我手里的MP3。我看到她转过身跟同伴悄悄的说了一句:不知名的牌子。她们那种眼神,有嫌弃有嘲笑… 的确,同学们都是家境优渥,离开了父母之后,都开始放飞自我,父母不在身边,能给的除了钱,也没有其它的了。我是这个群体的例外,从来不参加聚会,不去酒吧,听着他们在讨论包包,化妆品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安静的坐着。
随着年岁的增长,视野逐渐的打开,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我依然是小心翼翼的相处。大学时候,很多都是小组共同完成作业,那时候的我,却只自己闷头做自己的,很少主动向外寻求帮助。
保持童真回想起这5年的学校时光,除了学会了很多知识,生命中来来往往了很多人,也留下了一丝遗憾。在国内大学中的宿舍生活,同窗友谊会延续到毕业,甚至更久更久。每次听身边的好友说起大学闺蜜,我就深深的羡慕。我的那五年,如果还能重来,我会打开心扉,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