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打开music radio,听到的是许巍的专场音乐。小时候很喜欢听他的歌,但并未有仗剑走天涯的冲动。我总会问,走很容易,一冲动就走了,走了以后怎么办、做什么呢?正如娜拉出走,走了之后她要去哪里、做什么呢。真正实际的问题不是我们喜欢什么,而是能真的做点什么,或为了自己喜欢的领域做出多少贡献。我在开鲁亚克的《在路上》时并未有多大的感受,公路旅行固然很爽,但也没做什么。发泄躁动与不安之后往往是深层的不安与焦躁。理智的思考和追问过后,似乎就不太想出发了,或者那沿路的美景的诱惑力已然减了大半,况且沿路除了美景也有艰辛和困难。从前,在更为线性的年代,或是刚刚流行出走和旅行时,对于宅的人会有些不友好,但随着对多向的尊重,争执也开始少了起来,人就变得正常多了。
那么现在的争执是什么呢,排除异己的思想依然存在,只是我很少上网了,也从未发表过什么评论。据说在短视频下面的留言相对无脑一些,而像B站的留言可能会客观许多,或者知乎上面。平台不同,自然划分了派别,像武侠小说一样。倒没什么好坏对错,喜欢什么就进什么圈子,这一点和线下的真实生活相差无几。自由嘛,或许自由主义未来会开出别样的花,这一点我倒是有些许期待。
昨天买了宇文所安的《初唐诗 》,名头响亮,看看里面写了啥。一直喜欢背诗词,只是脑子里存货还不多,背的不像上学时期那么紧密和催命一般,现在更多是欣赏和玩味,十分自然而舒适。昨天又背了一首婉约的李清照,很惬意。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dian四声)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比于细腻的温庭筠,李清照有着女性的天然优势,山路十八弯的细密愁思时隐时现,记在心里,仿佛也丝丝体会到一点女词人的温婉又戳心。古人在极为受限的环境下能生出那么多遗留给后世的传世佳作,仅此一点便让人感叹了。能走天涯的除了徐霞客等终究还是少数,商山早行都促使温庭筠吐槽出了千古名句,何况是闺中的李清照。作为寥寥无几的才女,这本身便是才情的憾事,如果多让女子们读读书,恐怕,至少在文化上人类会更光辉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