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还真是幸福的一代呢

作者: 葛晓笛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01:21 被阅读287次

    上中学的时候,晚上经常在老爸的办公室里学习,地质队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几张地质图,空气里散发着一股陈年木头的味道,墙角还有一个或者两个旧式的暖壶。

    那时正是信息革命的前夜,马化腾马云什么的还没开始创业,互联网听说过,没见过,办公室里也就别提电脑了,电子设备好像只有计算器和收音机?那些年地质行业不景气,只听说过下岗的,没听说过加班的,晚上整个办公大院都空无一人。这样的环境照理说很适合学习,不过我这个人向来贪玩,所以还是以各种小动作为主。办公室里好玩的东西实在不多,基本上就是翻翻报纸杂志什么的,总而言之,打发时间,让家长以为是在好好学习。

    那时候打着学习的名义看了很多的《青年文学》、《新华文摘》这样平时绝对不会去看的文学杂志——办公室里只有这些。看了那么多期,现在有印象的小说只剩下两个,一个挺有名,叫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后来拍了电影,也拍了电视剧;另一个叫做《告别的年代》。后面这个,我一直都很想再找来看看,但是找不到了,在网上搜索《告别的年代》当然就是罗大佑的那首歌,如果加上“青年文学”做关键词,搜出来的是另一个马来西亚作家写的小说,并不是同一个作品。

    网上随手一搜,发现这本杂志居然还活着

    我看的这一款《告别的年代》,讲的是一个北京青年谈恋爱的故事,其中女主角却不是男主角的女朋友,作者可能是懒得起名字,女朋友角色一概以代号代替,随着故事的发展男主角一直和女主角打情骂俏,然后女朋友却从一号发展到了N号,最后两个人也没走到一起。这个故事和罗大佑那首歌有什么关系?肯定是以那首歌命名的,除此之外,大约就是写出了一些淡淡的忧伤的感觉,似乎与歌词有那么一丢丢的契合。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短篇小说,找了许多年都没有找到,可能以后也很难找到了,但是它却在我心里一直存在着。

    后来我家搬了四次,过程比较曲折,结果就是从家属院出去又回来。第一次搬家的时候,那还是“我家”,到最后就是“我爸妈”家了。时间飞逝,地质队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大概得托那位地质队出身的总理的福气吧),办公室还有贴在墙上的地质图和一股旧木头的味道,只是桌上都摆上了电脑,一开始可以上网的,后来因为涉及国家秘密,都不让连接网络了,连优盘也不让用,要拷资料只能用光盘。不过我再也不用去办公室学习了。

    搬家好处是房子越来越大,坏处就是很多东西再也找不到了。从前我家有很多的书,大概有三个书架那么多吧,虽然远远算不上什么书香门第,但是对一个小朋友而言,说是一个精神的宝库也不夸张。不过书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特别沉,尤其是旧书的纸张,似乎比现在的还要重一些。而这些书真正的主人,我的老爸,也从一个热爱知识的青年,变成了一个热爱电视剧和骑自行车的老头,所以那些书,除了一部分被我拯救了之外,其余都在搬家的过程中当作废纸卖掉了。

    早几年觉得扔书是件了不得的事儿,那么多美好的回忆,一下子都没了,那些旧书可是很难再找到了啊。后来知道上网搜电子书,还知道了孔夫子这么个网站,也不再觉得这是一件非常要不得的事情了,那么沉,我有时候也想扔掉一些。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让我非常纠结的事情,一本当年的旧书一直在脑子里盘旋——大概是一个英国科幻作家写的一个故事,内容已经完全忘记,只有几个片段,包括一个有哥布林的小树林、一种名叫轮盘星人的外星人、一个有点中年危机的科学家。我只记得看过几遍这本小说,非常的喜欢,它不在被拯救的那些书里,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我非常想再看一遍,可是死活也想不起名字,因此无论是网络搜索还是孔夫子,都帮不上忙。

    于是我一点一点拼凑回忆,书的名字里有哥布林这个词,但是当时的翻译却不叫这个。一段时间里,我在谷歌上尝试各种音译,大约过了几个月,终于让我蒙对了一回——《格勃林禁区》,不仅有旧书可以买到、电子书可以下载,居然还有一个百度百科的词条。当这本小说终于正确地出现在屏幕上时,我忽然有了一种类似于打出一个大喷嚏那样畅快的感觉,一瞬间,旧时的回忆全部涌上心头。

    这次我终于知道了,这本书出版于1981年,是美国科幻小说家(对的,不是英国人)克·西马克的作品。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不知道是什么文化人选择了这样一本偏门的小说翻译成中文,也不知道它到底卖出了多少本,更不知道怎么会有这样一本书经历了怎样曲折的过程来到了当初那个少年的身边。那个通过《哈利波特》和《指环王》被人们熟知的小妖精,当年居然有这么一个拗口的翻译。

    现在能够确定的,就是我在1990年代中期的某个日子,不经意间从书架里翻出这本封面毫不起眼的小说,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在那个年代填充了一个小屁孩无聊的精神世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这就是那个毫不起眼的封面

    那个没有电脑和手机,没有网络的时代,我把过剩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足球和看书这两件事情上,它们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的全部精神世界。

    从凡尔纳和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到福尔摩斯探案集和人猿泰山,还有封面看上去就非常魔幻的百年孤独,那时候我疯狂地看各种小说,眼镜度数随之蹭蹭地往上涨。家里的那些书几乎都是八十年代翻译出版发行的,所以当我读到余华在《十个词汇里的中国》里描述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在新华书店门口通宵排队买书的那些场景,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却毫无疑问地感同身受了起来。因为那些书籍正是我成长的底色,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现在是怎样一个人。

    这一版《百年孤独》封面看上去有点魔幻

    犹记得小时候大人们经常会提起,“你们真的是幸福的一代人”,我猜想他们更多还是从能吃饱饭、穿暖衣这个角度说的。不过结合现下的世道和那时的精神世界,这句话似乎有了别样的涵义。毕竟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们如沐朝阳般地渴望知识,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这些快要步入中年的八零年代出生的人们,还真的是幸福的一代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零后,还真是幸福的一代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ac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