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和闺蜜小秋约会,她整个人都蔫拉吧唧的,委屈的不行,第一句话就是“简直是受不了三大姑八大婆的口水攻击,还不如在学校待着爽,坐牢都比在家好”边说着边抽泣,“这是怎么啦?”我问。
“你是不知道,自从大学毕业,我们家的门槛都被踏破了,今天张婆婆来敲门以借酱油的名义悄悄打听我的单身情况,明天李阿姨约我妈去买菜之际顺带着给我妈推销了好几个‘有志青年’,终于,我妈也开始按耐不住了,说什么女生过了25岁就贬值,现在还有几年可以挑挑,居然叫我去相亲,我才22岁啊。”
我一听,心里也不是滋味。
2
听完她的抱怨,我不禁想起我的小学同学Lisa,她的人生就是标准的学霸之路:从小学成绩就十分优异,初中毕业直接被学校选拔到了新加坡读高中,然后成功申请到了悉尼大学读金融管理,现在,人家在迪拜实习,她的朋友圈养猫、party、旅行,正准备和交往三年的澳大利亚小帅哥结婚,定居澳大利亚。“人生赢家”四个字形容她完全不过分。看她的朋友圈,能感觉到她在发光。
两个例子,同样是大学毕业,同样是独生女,同样是好姑娘,为何一个愁眉苦脸,为何一个自带光源。
3
一句话总结原因“因为你们的父母是两个世界的人”
说实话,其实我真的挺反感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三姑六婆,好像我们考公务员、早嫁人他们就能捡钱似得,乐此不疲操心着我们的人生。
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何小秋的父母可以被三姑六婆说动,而Lisa的父母任她逍遥快活。
归结在小秋父母的眼界只停留在方寸大小的市井巷里,而Lisa父母则洞察未来。
小秋打小就被父母教育女孩子就应该正正经经的,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才能嫁个条件好的老公,光宗耀祖,小秋活脱脱的生活在旧世纪的黑白电影里。
你别笑,也许你的父母在你成长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你这种价值观。
4
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毒害你父母思想的同时,也在杀害你。
你们可能会说Lisa的例子是因为她天资聪慧可以出国留学,眼界当然开阔,与父母无关。
我们都知道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农村岳父砍死留美博士女儿女婿的案子”原因是因为女儿没有出钱给癫痫的弟弟买婚房,导致这场悲剧。法庭上,那位父亲居然说不后悔这样做。
我们都看过《欢乐颂》里,樊胜美接到母亲的要钱电话之后,无声的流泪那一集。
这些闹剧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5
/咳咳,小葵花露露课堂开课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前父母是家庭里的“经济基础”,现在我们长大了,反过来就成了家庭里的“经济基础”。这句话里的“经济”,不光指穿衣住行和金钱划等号的富裕,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富裕。
对,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不能选择出生,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父母开眼界呢?
首先,你要做到经济独立。
你每个月伸手问父母要钱,他们不管你管谁?上文的Lisa在高中读书的时候就经济独立了,大学天天给父母寄澳洲补品,如今光靠做澳洲代购的钱,就够他家里的日常开销了。
记住,有奶就是娘。
其次,别你自己潇洒的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而父母在家里吃萝卜腌菜。
将母亲打麻将的时间用来旅行,远离三姑六婆的荼毒,让父母知道这个世界的风景除了楼下的院子,还有很多在远方。
再次,你知道你父母年轻时候的梦想吗?
很多人肯定听过父母说这一句话“要是没有生你啊,我现在一定……”
旁敲侧击的问问父母年轻时的梦想,然后主动走出一步,给父母一个重拾梦想的机会。
比如,母亲喜欢花艺,就给她报个插花班,会比闲在家里打麻将好很多;父亲喜欢登山,就让他加入登山俱乐部,总比在楼下社区下棋好很多。
最后,也是贯穿始终的——沟通。
你这边抱怨父母势利眼、眼皮子浅,赌气摔门,离家出走,怪自己没有一个开明的父母,和父母嫌你不明事理、大小姐脾气,捶胸顿足说自己孩子不挣钱有什么两样,你无形之中变成了另一个他们。唯一解决的方法是沟通,把父母关在门外,鬼知道你有什么小九九。
大道理我不懂,我只知道陪父母一天,就少一天,于其在斗气憎恨,不如敞开心扉。
在未来,我希望带父母一起成长,带他们领略我看到的世界。

(图片来自昵图网)
我是 “露露爱吃鱼”,一个爱吃鱼的南方姑娘
如果你也喜欢我,咱们拿碟瓜子、毛豆、花生,来点小酒,给我发简信,一起来聊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