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故事一则

作者: 秋子城 | 来源:发表于2016-01-15 13:47 被阅读45次
    小镇故事一则

    妈,小刘姐家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我见她一下午都哭丧着脸。我接过老妈手中的几瓶洗发水,顺口问道。

    喔,她肯定是气到了,你才回来当然不知道了。 老妈在小仓库里转了过身继续理着货物,头也没抬地说。

    事情是这样的,老家是四线城市下面的一个小乡镇,如同我朝大部分的小城镇一般,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父母孩子留守老家。

    除了少部分像我这种2-3小时车程就到家的人之外,大部分的人想回家都得等到春节大迁徙。

    在外的人平常跟父母孩子的联结不是手机,就是银行卡。但是无论他们打多少钱,说多少爸妈,你们想要啥就买。但是老父母依然攥紧了钱包,舍不得多花一分钱。

    有些有心的年轻人就想,他们舍不得花,我买好了寄回去总要用吧。可等你邮寄时,邮政半个月能拖死你,而且对于大部分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爷爷、老婆婆们,窗口里面那位烫着波浪大卷的大姐从来都是稳不住情绪的。

    幸运的是快递公司似乎也发现了其中的需求,业务终于拓展到了我们这种四线城市的小乡镇。但是要专门找门市设一个配送点,似乎也没人愿意干,毕竟这包裹需求量也并没有那么大。

    后来,快递公司就找到了我家邻居小刘姐,希望将她的店铺作为配送点。当然,这也是因为小刘姐家的地理位置优势,正处在四通八达的路口边。

    根据协议,小刘姐一方仅需要缴纳部分保证金,从店铺挪出一块地方放包裹就行,对服装店的生意无任何影响。另一方快递公司不但会按月支付代理费,且取件人每取一件也要支付费用,一块、两块,按包裹的大小收取。

    这简直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儿,根本无需考虑。

    小刘姐也是当场拍了板,可在关键时刻却出了问题。

    小刘姐开了家服装店,但是生意并不好,即使是赶集日,有时也是开不了张。眼瞅着两个儿子越长越大,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小学,光是为了孩子每月的生活费都操碎了心。靠服装店是养不大儿子的,小刘姐的丈夫王大哥平时开摩托车载人赚外快,但依然是入不敷出。用老妈教育我们的话说,小刘省得很,买肉都是按人算好了斤两的,你们还不节约点,钱不好挣啊。

    所以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小刘姐根本一下拿不出这几千块钱的保证金,需要去凑钱。于是,跟快递公司的工作员约好第二天再交钱签合同。

    岂料,等到第二天小刘姐借到钱,再找快递公司的工作员时,人家变卦了。

    人家说,不行了,你们来晚了。昨天你当场签合同就好了,后来被别人签走了。

    小刘姐忙追问过去,昨天不是说好了的嘛。

    快递公司小哥摊摊手道,那家人找了领导,找到公司上面的人发的话,我们也没办法。

    这生意就这样错过了。小刘姐气丧着脸回来,一问,发现对斜对面的大刘姐签了合同。

    别看这也叫大刘姐,可她和小刘姐还真没啥亲属关系。人家大刘姐可不姓刘,姓乌,早前也喊乌姐的。后来乌姐的老公在镇上开了刘氏大酒店,就要求大家改口,喊她刘姐。我们一条街的,两个刘姐都又开着服装店,为了以示区分,便一大一小的刘姐喊上了。

    你说,这事儿小刘姐能不憋屈吗?可又有什么办法?

    妈,大刘姐这样太过分了吧?且不说邻里关系,根本就是仗势欺人。

    她们两家早前就因为都开服装店的原因,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你又不是不知道。

    可这能说明什么?明明大刘姐已经够富裕的了,还跟穷人抢。

    哎呀,女子,你没在家你不晓得。小地方的规则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她能占得到好大的便宜?你以为他家的酒店生意真的好得很,不过是门面光鲜罢了,谁要去她那里?早就是死拖着剩口气了。

    喔。。。。。。

    第二天,离开家时,小刘姐依然木着脸坐在店铺前。我正要打招呼,恰好王大哥载完客回来了。只见他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小刘姐的头,笑嘻嘻地说着什么,小刘姐先是懊恼的憋了憋嘴,尔后便笑了。

    我看着笑嘻嘻的两个人,没好打扰,也就快快地走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镇故事一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eh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