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开始着手复习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无意在微信读书看到《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果断收藏,看看作为专业儿科医生面对孩子生病时,会持有的态度和方法,希望对自己有所帮助。尤其是,建立临床思维,不仅需要书本知识,更需要临床案例做指导。
干货 | 发热不用急,关键靠护理——《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书笔记本书开篇就介绍了一个估计让所有父母都曾发愁的症状——发热!
其实发热并不是疾病,而是作为提示生病的一种信号,或者孩子对抗疾病过程的一种表现。
看到孩子发热,最先做的是观察孩子表现,判断孩子是否能顺利对抗。如果病情超过孩子的抵抗能力,就需要按照线索找到病因,这样才能药到病除。
但是,不少父母往往担心发热伤身体,急于降温退烧,结果成了用药不少,病还没好……
其实,自己也曾是“退烧小分队”一员,看到本书的介绍才知道,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做好孩子护理,必要时服用药物,完全可以不必焦虑。
干货 | 发热不用急,关键靠护理——《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书笔记作者很贴心的给了几个重点提示:
1.半岁后孩子通过战胜发热建立免疫系统
2.精神状态是衡量孩子病情的“金指标”
3.孩子发热时要少穿、少盖、少包
4.寻找发热的源头才能真正降温
5.治疗发热能口服用药就不要输液
6.41℃以下的单纯发热不会“烧傻”孩子
7.热性惊厥不可怕,冷静处理避免窒息
8.幼儿急疹多会自愈,别因恐热而过度干预
上面八条,可以作为爸妈们的定心丸。遇到孩子发热,牢记以上八条,先让自己稳定下来,才能让孩子不必陷入父母的焦虑。
然后,上述每条都有相关内容,作为解释,或补充,一一为您解析:
1.半岁后孩子通过战胜发热建立免疫系统
新生儿通过母体获得抗体,到了六个月,孩子从妈妈身上获得的抗体慢慢消耗殆尽,必须依靠自身去健全自己的免疫系,从而获得抗体,而这些抗体正是在一次次与病菌的交锋中获得的。
家长无需太紧张,不必一有发热苗头就急于遏制,干预一定要恰当而不可过度,相信孩子的自愈力。
过度的干预反而会挫败孩子的抵抗力,让孩子错过建立免疫体系的最佳时机。
2.精神状态是衡量孩子病情的“金指标”
体温高低并不是衡量孩子病情轻重的指标,孩子的精神状态比体温更能反映病情轻重,而父母们需要知道:宝宝有病不会装,精神好就不用慌。
但是,孩子发热时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 :
异常安静,精神萎靡
不吃不喝,不哭不动
孩子太“安生”,往往预示病得重
3.孩子发热时要少穿、少盖、少包
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还不够成熟,发热的时候,少穿一些少包一些,有利于热量散发,从而也有助于降温。包得太严实,不透气,热反而被捂在里面出不去,就会增加发热时孩子的不适,甚至体温会急剧地升高。
再者,即便捂出汗之后可能会有降温的效果,但出汗太多也可能导致孩子体液丢失,造成脱水的情况,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脱水容易导致虚脱,尤其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更要当心这一点。
如何帮孩子散热呢?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房间通风,给孩子少穿、少包;
其次,给孩子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孩子脱水;
再次,用温水(29.4~32.2℃)给孩子擦浴,帮助孩子物理降温;
最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的吃一些退烧药物。(用药问题别自作主张!书中举了例子,用药错误对孩子的伤害远远超过发热本身!)
4.寻找发热的源头才能真正降温
疾病让孩子出现发热,需要治疗的是引起发热的疾病,而发热伴随疾病出现,随着疾病痊愈而消退。
因此,孩子发热时单纯降温或想法设法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是没有意义的,就好比河水决堤时一味地加高堤防而不去堵住缺口一样,徒劳无功。
因此,孩子发热时,我们应该先找到发热的源头,也就是找到真正的“敌军”并打败它,这样发热才能真正被遏止,发热的孩子才能真正“降温”。
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人士(儿科医生)来做吧!
5.治疗发热能口服用药就不要输液
对孩子来说,安全的退烧药主要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等品牌)、布洛芬(如美林等品牌)。3个月以上的患儿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的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切记以下几点:
一是,避免交叉使用退烧药。因为各类退烧药物成分类似,交叉使用容易造成某种药物成分过量。
二是,反反复复属正常。疾病恢复需要时间,退烧药物功效也有一定时限,此时孩子更需要休息,切忌反复就诊。
三是,三种药物切莫服。以下三种药物,给孩子使用务必谨慎,甚至禁用。糖皮质激素、尼美舒利、阿司匹林。
如果能够通过口服药物治疗的疾病,尽量不要选择静脉输液。原因有三:
第一,输液并不会让普通的感冒发热好得更快。
第二,输液是有创的,会破坏血管,且无法保证百分百纯净。
第三,输液对孩子存在一些看不见的心理伤害。
6.41℃以下的单纯发热不会“烧傻”孩子
发热会烧坏脑子纯属民间谣言,没有任何科学依据。通常发热不会导致脑损伤,只有高于41℃的高热才会导致脑损伤,而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如大热天把孩子误关在封闭的汽车里,才会导致体温升到这么高的温度。
很多时候是因为病菌感染合并了脑炎、脑膜炎,才出现了“烧坏”脑子的结局,并不是发热本身导致的,发热只是这些疾病的一个症状。
7.热性惊厥不可怕,冷静处理避免窒息
热性惊厥是一种伴随发热出现的常见急症,来得快去得也快,通常不会给孩子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智力发育。
为了孩子突发惊厥时能得到最安全的护理,家长们应该提前学习并掌握一些孩子发生惊厥时的应对措施:
⑴让孩子平躺在地板或硬板床上,注意远离坚硬的尖锐物;
将孩子的头转向一侧,避免误吸唾液、呕吐物;
⑵不要把任何东西放进孩子嘴里;
⑶若惊厥发作超过5分钟,就打急救电话(120)求助。
8.幼儿急疹多会自愈,别因恐热而过度干预
幼儿急疹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患儿通常会发热3—5天,退热后出疹(热退疹出),家长们不要被前期的发热吓住,避免过度干预。
幼儿急疹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普遍能自愈,所以一般来说,整个病程如果没有出现合并症和并发症,疾病本身是不需要过多药物干预的,合理使用退热药就可以了。
区分幼儿急疹和麻疹的三大关键点
首先,从发热与出疹的时间节点来看:
幼儿急疹为热退疹出,发热3~5天之后退热,然后出疹;
麻疹是在发热3天以后开始出疹,热越高,疹越多,疹越多,热越高,高热伴随出疹。
其次,从出疹时孩子的状态来看:
幼儿急疹,除了样子不太好看以外,孩子吃喝拉撒睡一切正常;
麻疹患儿,出疹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孩子往往高热不退,精神萎靡。
最后,从患儿的出疹规律来看:
幼儿急疹一般只出在面部和前胸、后背,出疹速度很快,似乎一阵风过,孩子的疹就出齐了,出疹、退疹只需2~3天,退疹之后不留任何痕迹;
麻疹是从前额发际开始,再到面部、躯干、四肢,3天左右出齐全身,最后至手心、脚心,退疹的过程也要3天,退疹之后留有一些色素沉着和脱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