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北京话四九城
在北京这些“肉”不能吃!

在北京这些“肉”不能吃!

作者: 1eb28d5dfd95 | 来源:发表于2017-12-06 18:45 被阅读5次

在北京,涮羊肉、炙子烤肉、烧饼夹肉、门钉肉饼、松肉等等都是与肉有关的名吃。

然而,在北京有些肉是不能吃的。为什么?因为“肉”在北京话中多为贬义。北京人管慢性子、拖拉、做事不果断或者说话不干脆的人叫做“肉”,甚至叫“肉蛆”,您看这样的肉不能吃吧,下面咱们再说些不能吃的肉。

“肉蛆”:慢性子、拖拉、猥琐的人。例:一个人是慢性子干什么事儿都磨磨蹭蹭,北京人管这种人叫“面瓜”,或者叫“肉”和“肉蛆”。

“肉蛋”:性子慢、不爱说话。例:这孩子是个肉蛋。

“肉蛋憋蛆”:性子慢、不爱言语,不爽快。例:这人肉蛋憋蛆的,我不待见。

“肉脾气”:言行缓慢,不着急,心中有数。例:你看他那肉脾气,让人起急。

“肉大身沉”:体胖身重,行动笨拙。例:您肉大身沉的,别把人家椅子坐坏了。

“肉翅儿”:两颊凸起的肌肉。例:都吃了两副药了,她的病还不见好,您看她太阳下的肉翅儿都缩下去了。

“肉头”:懦弱无能、丰满柔软。例:这个肉头,叫半天都不言语。

“肉咕囊唧”、“肉拉咕叽”、“肉咕唧撩”:水果等不脆,形容人不爽快、性子慢。例:这个人干什么事儿都肉咕囊唧的。

“肉滚子”、 “肉滚儿”:形容胖墩墩的人。例:你看那姑娘跟肉滚子似的。

“肉枣儿”:像枣儿一样的圆形肉块或含毛囊虫寄生物的肉块。例:喉头也突出点来,一上一下的很像小肉枣儿,说话不那么尖了,脸上起了红点。

“肉厚”:比喻日子殷实。例:人家肉厚,花个十头二十万的不叫事儿。

“肉不唧儿”:动作慢。例:这人做什么事儿都肉不唧儿的,从来都不着慌。

“肉皮儿”:皮肤。例:人家那姑娘肉皮儿多嫩呀!

“肉眼泡儿”:显得肥厚的上眼皮。例:那人长得圆乎脸儿,肉眼泡儿。

“肉锥儿”:粉刺或皮肤上的突起。例:胳膊上长个 “肉锥儿”。

“肉轴子”:肥胖结实。例:这孩子,整个一个肉轴子。

“肉色(shǎi)儿”:皮肤颜色的东西。例:她穿这袜子是肉色儿的。

“肉杠”:卖猪肉的摊铺。例:我在肉杠上了赊了几斤肉,过几天再给他钱。

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就爱北京话。

北京话含蓄。就算要说这个最好,也不能直接说最,前面一定加个“比较”,仿佛是好但是又不特别好。您可以说北京人麻烦或者有点儿装,但是老北京人宁肯被您说,也不会放下他这点含蓄劲儿。

北京话客气。北京人见了长辈绝对没有“你我他仨的”,都要叫“您”。跟爹妈说话你你的,那叫没家教。甚至北京人还给第三人称他发明了个敬语——怹(tān)。第三人称而有敬语的,恕我孤陋寡闻,在方言里我只知道北京话有。其他日常用语如借光、劳驾、道乏之类,更不用提。

北京人说话口甜。北京话甜润,听着不燥、不烦,娓娓道来,让人觉得那么舒服。声音这东西没法用语言准确表达,只有听过才知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北京这些“肉”不能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ml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