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鸹

作者: 页一也 | 来源:发表于2017-03-25 21:24 被阅读41次

    大西北,苍茫辽阔广袤荒芜。尤其冬天,萧瑟的北风伴着雪花吹,那冷是要渗进骨头里的。土黄的大地,冻的硬梆梆的。笔直高大的白杨树,赤露着光秃秃的枝干,孤寂傲然的向灰色天空延伸。大只的飞禽鸟类应该是向南迁徙了吧,也是看不见的。只有麻雀在田间捕食秋后洒落的零碎粮食。田间没有了可食的东西,它们就聚集在村落附近的田间枝头,趁着人们不在院落的时候,飞下来捡些鸡食吃。有时,大人们把吃剩下的面渣、馍馍渣撒在院落里。有时,没好气的唤着孩子:“出去把雀儿赶了去,鸡食都让它吃完了。”孩子跑出去的脚步一响,麻雀就扑啦啦的飞走了。

   靠山头近些的庄户,除了麻雀还要遭受老鸹的骚扰。老鸹就是乌鸦,鸟纲,鸦科。全身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故名。西北地区的老鸹,嘴巴与爪子呈朱红色,命名为红嘴老鸹。常成群结队且飞且鸣,声音嘶哑。杂食谷类、昆虫等,功大于过,属于益鸟。  主要栖息于开阔的低山丘陵和山地,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500米。常见在河谷岩石、高山草地、稀树草坡、草甸灌丛、高山裸岩、半荒漠、海边悬岩等开阔地带活动,冬季多下到山脚和平原地带,有时甚至进到农田、村寨和城镇附近。 常成对或成小群在地上活动和觅食,也喜欢成群在山头上空和山谷间飞翔。老鸹在唐代以前,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常识传说。唐代以后,有乌鸦主凶兆的学说出现,如:“乌鸣地上无好音。”

   老鸹在西北被视为不祥之兆。听见它鸣叫或落在附近枝头嘶叫,人们便用石子或大声呼喊轰赶。大人吓唬哭闹的孩子:“再哭就让老鸹叼了去。”孩子立马缩在怀里装睡。夜里梦见老鸹,白日里做事都要比平常谨慎许多,怕招来祸端丧气。老人们说,老鸹要是落在谁家屋头,谁家就遭晦气。年前,李婶儿家天天都有老鸹哇哇叫,有时一只,有时几只。李婶儿便拿石子扔、鞭炮轰,它们飞走隔日又来。不得已,李婶儿用竹篮下套扣了一只便宰了下锅。谁成想,第二日起,附近聚集了更多老鸹,有一只落在房檐上哇哇嘶喊。大家都私下说,李婶儿家不知要触什么霉头呢!果然,李婶儿的丈夫在外面犯事儿入了大牢。大家都说,老辈儿留下来的说法没错,老鸹叫就是主凶兆。

  后来,也有人说,老鸹属于益鸟,一生忠于一夫一妻制。无论是凶是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动物形象来教化人们“孝”和“礼”的一贯说法,因此乌鸦的“孝鸟”形象是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本草纲目·禽·慈鸟》中称:“此乌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end


无戒21天日更第(6)天

     

 

   

相关文章

  • 老鸹

    瘦猴从崔家街的破砖烂墙摸出去的时候,青天白日刚刚射出去最后一颗子弹,不偏不倚打中了在街上吆喝的叫花子。彼时彼处,瘦...

  • 老鸹

    大西北,苍茫辽阔广袤荒芜。尤其冬天,萧瑟的北风伴着雪花吹,那冷是要渗进骨头里的。土黄的大地,冻的硬梆梆的。笔直...

  • 《老鸹》

    一只老鸹 在苍空飞旋 它穿过河流 捕捉湖面里的倒影 欢快的扑扇着 乌亮的毛羽 黑的像是墨染的绸缎 又丝又柔 停落在...

  • 老鸹撒

    老鸹撒是流行于陕西关中一带的美食,不仅是饭馆的特色小吃,而且广泛流传于民间百姓之中,深受百姓的喜爱。 老鸹撒之所以...

  • 老鸹岭

    蒋珠莉...

  • 黑老鸹

    在老家方言里,乌鸦叫“老鸹”或“黑老鸹”。 当然,此称已然有点过时了。现在的孩子们如果耳边掠过“lǎo guā”掠...

  • 老人和老鸹

    文/墨子 太阳偏过村头老榆树,像一个大蛋要掉进上面的老鸹窝里。老鸹窝里趴着一只老鸹,趴很久了,它一定是雌的,在生蛋...

  • 鲁西南方言杂谈-鸹

    《新华字典》对“鸹”字的解释就是“拼音guā,乌鸦的方言俗称”。鲁西南地区的人们将乌鸦称为“老鸹”、“黑老鸹”,我...

  • 那些年的妈妈饭(9)——“老鸹撒”有话说

    说起彪悍耐嚼的“老鸹撒” ,关中大汉们都笑了,这是男人的专利,怎么就成了妈妈饭?!我们强烈表示,严重的不服! 老鸹...

  • 反思老鸹笑话

    知道中国集体项目为啥不行了,太把对方当回事儿,球员个人能力不突出,或者说是几千年底层思维烙印:球员不敢让自己个人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rc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