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利立普特们在搜查格列佛时,是这样描述他的怀表的:“我们认为,这要不是什么怪物,要不就是他崇拜的上帝。我们更趋向于第二种可能性,因为他对我们说,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向它请教。他把这种东西称为先知,而且说他这一生不管什么都由它来指定时间。
对比当下,这段话用来形容我们与手机的关系也是恰如其分。我们很多人,每天一睁眼,第一件事先开手机,然后在这一天当中,会出于各种原因,主动发出和被动接收各种消息。因为手机功能的强大便捷,感觉自己时时被关注,被追踪。
每天看到无数信息,感觉知道很多,过后却又茫然若失。很多人习惯了手机视频,却很难静下来读本书,有不懂的问百度或谷歌,知道别人怎么做,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看似学到了很多,却一事无成。
因为手机,聚会的方式也发生变化,大家不是开心的讨论一个话题,而是不断的回复信息,或者不自觉的刷视频,当大家都自然而然的时候,就都开始了面对面却在网上聊的方式。电影《来电狂响》里正是现在生活的反映。
一直觉得,微信的诞生是为了弥补沟通不便的漏洞。但现在看来,微信却是人们彼此之间深度沟通的障碍。因为可以留言,所以本来几句话就能解决掉的,因为语言的修饰隐藏了真实的想法,或者词不达意而使误会更深。因为便捷,连冷静的机会都很渺茫。有时候,微信的便捷反而是我们逃避的方式和理由。随时可见也抵不过假装不理解、看不到和假装看不到。
有人说,关机吧,让我们坐下来谈谈······,稍等,我回个微信-----
(微信的便捷,我们看得到,怎样屏蔽不利的一面,看定力)
不能避免,我们未来的生活,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线会越来越模糊。在网络里的我们,慢慢代替了现实中的我们。我们在网上社交,交易,娱乐,分享,打造自己。自然人,虚拟人,机器人构成了元宇宙中的我们,我们会拥抱世界前进的浪潮。
关键在于,未来的世界,我们是否依然可以自治,成为自己的主人。
网友评论